一家三代投身海口公交事业,见证城市美丽蝶变
接力守护万千乘客安全
9月19日,在海口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维修分公司,刘薇薇(左)和同事在清点仓库材料。记者 孙士杰 摄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不仅承载着市民的出行需求,更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在海口公交行业,有这样一家人,祖孙三代投身公交事业。他们亲历了公交车从燃油向新能源的转换,感受了车厢从闷热拥挤到舒适凉快的体验,见证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变迁。
三代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不变的是,他们都在为公交安全、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为椰城公共交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公交老师傅 练就“硬”本领
“他太忙了,常常早出晚归,遇上台风天气或其他要紧事,更是接连几天都不回家。”刘薇薇现在是海口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维修分公司材料管理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其父亲刘文明退休前是维修公司安全与技术部经理。在她印象中,父亲的工作一直很忙,而且都在与公交车“打交道”。
“20世纪80年代初,我进入公交行业,开始是一名售票员,那时候公交线路不多,每一趟几乎都是满座。乘客上车后,售票员需要询问每一个人的目的地,因为路程不同票价不一。”刘文明告诉记者,那时的车厢中不时能听见售票员“买票啦买票啦”的招呼声。
半年后,因工作需要,刘文明被调到司机岗位。“当时还是燃油车,也没有空调,夏天非常闷热,只能靠开窗散热。”刘文明说,随着时代发展,公交车从燃油车到混合动力车再到如今的新能源车,不仅乘车舒适了,也更节能环保了。
之后,刘文明又被调到维修车间担任公交车维修工。为了练就过硬本领,他自学了几十本专业书籍,还经常在车间里对照技术资料琢磨研究。
“维修工作很辛苦,遇上节假日,公交车投入数量增加,车辆故障率也会相应提高。作为维修人员需要在厂待命,随时准备抢修车辆。因此自己很难有一个完整的假期。”刘文明说。
2005年至2010年间,刘文明担任维修车间主任,当时他们要负责6条线路的100多辆车的维修保养任务。后来,刘文明作为维修公司安全与技术部经理,除了负责车辆维修管理外,还要检查车间安全管理工作,查看车间电路和维修设备。
2016年,刘文明获得“海口好人”称号。在他看来,只要能保障乘客安全出行,自己的这些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三代“公交人” 见证大变迁
2014年,刘薇薇进入海口公交系统,在维修公司工作。对于公交维修工作的初步认识,除了从父亲身上了解和学习外,还与其外祖父有关。
“外祖父于20世纪60年代在海口从事公交系统车辆维修配件的出入库管理,和我现在的工作有些相似。”刘薇薇说,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在心里埋下了从事公交行业的种子。
“虽然不参与一线维修,但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刘薇薇说,以前维修基本上全靠人工,现在新能源车辆线路复杂,需要借助电脑进行诊断修理,像电池等大型配件可直接与厂家对接更换,而维修师傅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相较公交车司机,维修人员好像常常不被看见,但作用不容小觑。“台风‘摩羯’过后,我们与海口交投集团各子公司、各部门一起坚守岗位,全力做好受损场站、车辆的修复工作,在台风后48小时内恢复运营全市公交线路,保障了市民的日常出行。”刘薇薇说。
在改革开放之初,海口只有2条公交线路。此后,海口公交经历了从少变多、从燃油到新能源、从人工售票到手机扫码、从人工调度到智能调度……现在全市公交线路超过150条,覆盖大街小巷,且车辆软硬件得到了提升,座位变得更加舒适,服务也更加温馨。
对于祖孙三代从事公交行业,刘薇薇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很有意义,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时代的公交变迁。未来,自己将传承公交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品格,接力守护万千乘客的出行安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