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符号。它们穿越时空,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在海口骑楼老街,有这样一群人,一家三代、四代人都潜心做着同一件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海口骑楼老街一家四代的非遗坚守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4-09-23 10:01

海口骑楼老街一家四代的非遗坚守

“守住老街的魂,看护自己的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符号。它们穿越时空,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在海口骑楼老街,有这样一群人,一家三代、四代人都潜心做着同一件事。他们是家人,也是师徒,更是志同道合者。因为有他们的坚守,生根于本土的炭画、糖画、棕编等非遗技艺,从小众走向了大众,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和生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9月21日,在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韩翠琼(左)和儿媳、孙女一起做棕编。记者 康登淋 摄

坚守:技艺世代相传

9月21日,清晨的骑楼老街,露珠还未来得及完全消散。石板路平静地延伸,两侧斑驳的骑楼,仿佛引领着行人步入一段段往昔的时光。这是韩翠琼的“炭画世家”入驻骑楼老街的第11个年头。在中山路上,她家的小店并不显眼,却承载着一家几代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以前,照相和冲印技术还不发达,照相的价格较高,所以很多人选择以炭画的形式为祖宗画像。”韩翠琼回忆道,家中祖父和父亲都是从事炭画相关的工作,大约在70年前,父亲韩冠平从文昌来到海口谋生,在新华南路一带开始摆摊画画,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从小受父亲影响,韩翠琼也对炭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画就是50多年,如今她已70岁。随着时代的变迁,炭画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但韩翠琼从未放弃对炭画的坚持与传承。

“炭画不仅仅是手工活儿,还是一种带有‘人情味’的艺术,将这门技艺传承好,也是每一代手艺人的责任。”韩翠琼说。该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冠平和韩翠琼的炭画作品也被海南省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并长期展示。

令韩翠琼欣慰的是,受家庭熏陶,儿子叶保龙幼年时也迷上炭画,经多年苦学,现也随她传承炭画技艺。两个孙女从幼儿园开始也喜欢上了画画。

在画铺内,除了墙上挂满各种炭画人像作品,还摆放了许多活灵活现的棕编作品,一幅幅糖画在微光下透着琥珀色的光泽……

如果说学习炭画是受父亲影响,那么韩翠琼的糖画和棕编技艺则秉承了母亲的巧手。“以前母亲在山坡上放羊,随手取来的野草三五下就能编出戒指、耳环。”韩翠琼自豪地说。一片棕榈叶要变成作品,需经过选材、烫叶、染色、编织等多道工序。“要学好这门技艺,关键是要真正热爱,并且肯吃苦。”韩翠琼一边说着,一边教孙女编螃蟹。

新生:看得见留得住

一旁,韩翠琼的儿媳妇张金玉正在制作糖画,栩栩如生的龙、吉祥的福字……巧手一挥,糖丝流淌成画,引来了市民游客和孩子们的围观。作为海口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凭借着精巧的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糖画。

“以前化糖用的是煤炉,现在都用电磁炉,糖画的图案也从十二生肖延伸至各种网红图案,还能订制。”张金玉笑着说,每逢海口举办演唱会,不少歌迷会请她制作有歌手元素的糖画,并拍照打卡。

对张金玉8岁的小女儿叶艺菲来说,何为非遗?她现在尚不能理解,但心无旁骛做着棕编的奶奶、埋头作画的父亲、守在糖画桌前不断演练的母亲,留给她的或许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这就是非遗的魅力。

骑楼老街,凝结着韩翠琼一家几代人的记忆,一家人在此守着老手艺,也见证着这条老街的变迁。

“二十世纪,这里可是海口的商业中心,理发店、咖啡馆、酒店云集,大家都喜欢到此逛街,热闹得很。”韩翠琼说。

张金玉接过话茬,“这里有段时间都是五金店,很冷清,现在不仅有很多新业态,也越来越有文化味,每到节假日都是人潮涌动。”

“这里有许多像爸爸、妈妈、奶奶一样的手艺人。”叶艺菲说。

韩翠琼有一个珍贵的本子,上面记录了不同时期游客的留言,其中有一句评价十分显眼,“用真诚打动八方来客,用画笔描绘人世沧桑。守住老街的魂,看护自己的家园。”

这些年来,韩翠琼一直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进学校、进社区,她和家人将所学技艺倾囊相授。“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非遗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并喜爱。”韩翠琼说。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邝晓霞] [编辑:李建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