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椰雕是一门历经千年的‘老手艺’,我们作为‘新匠人’更要在守正创新中将其传承。”10月24日,正在工作室设计椰雕文创产品的海口市“非遗”海南椰雕代表性传承人刘雅说。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椰城巾帼力量在“非遗”传承中绽放绚丽光彩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4-10-25 11:27

椰城巾帼力量在“非遗”传承中绽放绚丽光彩

当“老手艺”遇上“新匠人”

d0baba98085b7b672c2abdead52d1d4a_7ea0dc9416a42a5e3aa3227be6dd0911.jpg

海口市“非遗”海南椰雕代表性传承人刘雅正在整理自己设计的椰雕文创产品。

c2b6f10691e6b3886fd2a789cd67477b_5bff92d413f23d7c719e6db632a2086d.jpg

海口市“非遗”海南椰雕代表性传承人刘雅设计的椰雕十二兽首香炉灵动精美。

“海南椰雕是一门历经千年的‘老手艺’,我们作为‘新匠人’更要在守正创新中将其传承。”10月24日,正在工作室设计椰雕文创产品的海口市“非遗”海南椰雕代表性传承人刘雅说。

在海口,有不少像刘雅一样的女性“非遗”传承人,她们通过创新创业等方式,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技艺,并带动当地妇女从事手工产品制作,助力乡村振兴,让女性力量在“非遗”传承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非遗技艺代代传 创新创业促“出圈”

如何让海南椰雕顺应时代发展传承下去?返乡青年刘雅的做法是通过“椰雕+文创”,发挥其特有的海岛文化魅力。17年间,她不仅继承了爷爷的椰雕传统手艺,更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创立“椰格格”椰雕文创品牌,把传统与现代、实用与时尚相结合。

“在设计文创时,我们从潮流化、轻量化入手,选择了包包这个品类,用椰雕加皮革、布艺的形式,打造年轻人买得起、用得上、喜欢用的东西。”刘雅介绍,她设计的椰壳铃铛包紧扣年轻人的审美和喜好,广受好评。目前,该品牌开发了超400款椰雕、椰壳文创产品,今年该椰雕文创项目还荣获海南自贸港女性创新创业大赛手工组优秀奖。

29岁起加入椰雕行业的刘雅发现,如今在海口,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女性苦学技艺、创新技法,用双手和智慧让“非遗”技艺焕发出新光彩,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让“老手艺”更加贴近“新生活”。

在海口骑楼老街,一个不起眼的11年老店内,坚守着传承炭画、糖画、棕编等“非遗”技艺的韩翠琼一家。“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便对这些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将其传承下去。”韩翠琼说,多年来,儿媳、孙女坚持跟她学艺,接过这些“老手艺”。

熬糖、化糖、绘制、定型……10月23日,韩翠琼的儿媳妇张金玉正在店内制作糖画,行云流水的操作和栩栩如生的糖画吸引市民游客围观。“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糖画图案也在不断创新,卡通、特色的糖画更受欢迎。”作为海口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金玉凭借精巧的技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糖画。

巾帼力量传帮带 乡村振兴添助力

编、插、织、嵌、镶、绕、缠……10月24日,位于秀英区东山镇的东藜禾风草编工坊内十分热闹,东山草编技艺传承人袁洁和村民正用东山草编技艺编织作品。

“人才培养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支持,让我们的草编技艺培训形成体系。”袁洁告诉记者,2022年,她与返乡创业青年邓论麒联合在此创办草编工坊,为村民提供草编技艺培训,许多乡村妇女主动前来学艺。工坊从当初的20多名学员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名学员,乡村妇女用所学技艺编织出一件件精致的作品,远销全国多地。

10月18日,秀英区东山镇光明村东藜禾风工坊妇女小组成立,为此处传承草编技艺的乡村妇女撑起一个“家”。“妇女小组的成立让妇联组织真正入驻到妇女群众家门口,融入‘微’治理,精准对接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等服务,引领妇女群众为乡村振兴助力。”该工坊妇女小组长、山东草编技艺人周婕说。

“为鼓励女性创新创业,我们通过走访调研、资源整合等方式为她们解决急难愁盼,并推动特色‘非遗’传承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女性创新创业大赛,增强‘非遗’项目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为‘非遗’项目‘火’起来、传下去、走更远贡献巾帼力量。”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周慧]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