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土地促增收 产业富农显成效
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在龙华区遵谭镇群力村,通过实施群力村委会土地整治项目,昔日撂荒地已变为适合种植水稻的高质量水田。“能把荒地利用起来,种上更多粮食,对我们农民来说是大好事。”村民黄霜连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他们也在努力耕种,让生活过得更富足、更美好。
“项目不仅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还能推动村民赚取租金和务工收入,尝到在‘家门口’就业的甜头。”遵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遵谭镇大力推进3个土地垦造项目合计850多亩耕地,新增粮食产能达到50万公斤/年,“我们将切实落实好后期管护措施,确保项目持久发挥功效。”
10月27日,走进琼山区甲子镇益新村茂山田洋,连片的水稻正在进行收割。金黄的稻田中,随着收割机轰鸣作响,一垄垄被稻穗压弯的水稻“变”成了一袋袋稻谷。
“这里以前都是闲置地,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土地整治发展水稻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益新村村干部陈益寿告诉记者,该田洋共60余亩,此前一直处于闲置撂荒状态。今年以来,益新村对闲置低效土地开展土地整治,推动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除了每年种植一季水稻,我们还将大力发展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的种植,通过轮作的方式提升土地利用率,持续促进乡村集体产业发展。”陈益寿表示。
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因地制宜整治撂荒土地,探索良性种养模式,同样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去年以来,金堆村村集体公司、村民陆续开垦、整治撂荒土地,用于种植牧草,以供应该村养殖的牛羊用草,并对外售卖获取收益,在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同时,也形成了良性种养循环模式。”金堆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俊利告诉记者,金堆村种植的牧草年亩产可达5吨,市场售价约为每吨300元。“以村集体公司种植的30亩牧草为例,年产值可达45000元。”陈俊利说道。
用好土地促振兴 多维效益添动能
10月26日上午,走进琼山区甲子镇新民林场,这里连片的水稻已完成收割。
“这里曾经是低效林地,土地零散。”海口市琼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运平向记者介绍,琼山区将新民林场原本零散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形成了700多亩连片耕地,便于现代化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海口谭仙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距离这里只有3公里,待产业园建成投产后,新民林场的700多亩水稻将通过该产业园的精深加工走向市场,进一步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梁运平说,该公司还将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农旅结合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耕地增量增效、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各个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近日,龙华区新坡镇水稻进入收割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处处皆是好“丰”景。在新彩田洋,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台台收割机缓缓驶入稻田,收割轮盘高速旋转,快速“吞入”颗粒饱满的稻穗。“生产道路被硬化拓宽,更加方便机械化收割,我这3亩地过去要花一周时间收,现在一小时就收完了,省时省力。”村民梁定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0月22日,在龙华区新坡镇新彩田洋,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浪中来回穿梭作业。记者 康登淋 摄
10月22日,在新坡镇新彩田洋,农户抢抓农时晾晒稻谷。记者 康登淋 摄
秀英区东山镇前进村村民李琼荣是土地整治的受益者之一。“我以前一直在外打零工,工资不固定,家门口这块地复耕后,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元左右,工作稳定,生活也越过越好了。”李琼荣笑着告诉记者。
10月22日,在秀英区东山镇东升村谭礼—美太坡土地整治项目区内,昔日撂荒地喜迎水稻丰收。记者 石中华 摄
“近年来,我们对低效、闲置、碎片化的土地进行整治优化,增加耕地数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秀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该区还拓展农文旅产业链条,打造集农耕研学、度假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带动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建后管护相关管理规定,推动各区切实履行建后管护责任,进一步提高农民耕作的积极性,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手记
让有限土地产出更多效益
近年来,海口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
在保护利用好土地的基础上,海口应发挥“土地整治+”作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土地整治项目集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村民能够切身感受到土地整治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土地既要用好,更要护好。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障群众权益,鼓励当地群众代表参与验收,增强认同感,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让村民们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日常维护管理,妥善管护、保养,持续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