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日,全市城乡基层治理现场会议召开。现场观摩环节,与会人员前往秀英区高新社区,龙华区坡巷社区、文山村,琼山区迈瀛社区、云蛟村委会角布村,美兰区光阳社区、江源村,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昌炳社区8个基层治理示范点实地观摩。这些示范点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口不断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发展,让城市更加美好宜居。图为绿意盎然的万绿园和滨海大道的现代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记者 杨忠凯 摄
秀英区秀英街道高新社区:
“四大实招”探索打造社企融合社区
近年来,秀英区秀英街道高新社区以“四大实招”为抓手,探索打造社企融合社区,实现“两降两升”,辖区投诉办件和治安案件数不断下降,企业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上升,有效实现基层治理同向发力。
据了解,高新社区用好党建引领“实招”,加强“社区+企业”党建联建共建,探索“网格入企、企业入格”,累计开展企业互助12场次,促成合作13次,涉及金额606万元,破解党建工作方法少的问题;用好协同联动“巧招”,探索政策进企业、办公进园区、服务进人心“三进”工作,落实直通联办工作机制,确保企业、居民诉求清零见底,破解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矛盾难题。今年以来,该社区处理平台投诉24件,投诉下降率33%,实现办结率、满意率100%。
高新社区还用好“椰智荟”议事堂“柔招”,构建“居民代表+企业代表+社区代表”三方议事机制,挖掘36名“银发人才”,探索“五老调解”机制,破解企业与居民利益矛盾难题,今年以来,运用“椰智荟”议事堂发现和处置问题28件,化解率100%;用好社区法律顾问“硬招”,以“调解+普法”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便民式”公益法律服务,破解企业劳资纠纷难题。
龙华区金宇街道坡巷社区:
“融合+服务”破解回迁社区治理难题
作为棚改回迁后的新型社区,龙华区金宇街道坡巷社区目前回迁安置人口超过90%。社区现有人口1.2万人,随着居民陆续回迁,面临治理力量薄弱、群众矛盾诉求多、社区“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社区以“三聚焦”助推“融合+服务”,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幸福样板”。
坡巷社区以“志愿+群治”强化治理力量,充分发挥“双报到”党员、社区达人、退役军人、热心居民、大学生志愿者、企业商户等群体作用,组建“巷先锋”“巷天使”“义警队”“乐为”4支志愿服务队,动员48家商户成立龙湖商圈联盟,在抗击台风、治安联防、服务保障商圈等工作中凝聚治理合力。
坡巷社区还以“一码+阵地”解决矛盾诉求。同时,打造“榕树下议事”,提供表达诉求、反馈意见、矛盾化解平台;以“社区公司+社会力量”推动基层治理持续发展;大胆探索集体经济改革,成立全省首家社区发展公司;积极发展“社区合伙人”,提供爱心食堂、普惠托育等16项社区嵌入式服务;“社区合伙人”将部分收益上缴社区发展公司,用于反哺社区救助等公益事业发展,形成“企业得市场、社区得发展、居民得实惠”的多赢局面。
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
“三众”机制推动村庄共建共治共享
文山村坐落于新坡镇最南端,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是海南四大古文化村落之一。近年来,该村庄把弘扬古村文化与改善村容村貌、厚植文明乡风、共建和谐村庄相结合,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文山村按照物业管理模式,探索“乡村管家”模式,通过“1人+N户”包点形式,在做好环境卫生基础上,管理好文化室、抽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区域养护工作,助力村庄治理。创新“三众”机制,完善议事规则。通过“众谋众议众筹”的模式,实现人人出谋划策、件件有商有量,大小事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文山村创新“互助养老”模式,整合29个重点区域监控接入区、镇综治平台,24小时手机云端监控,推动“扶老护幼”工作。探索“文化治村”,抓好融合发展。以周氏先祖的家风家训,村庄“忠、孝、仁、和、廉”文化等为规范指引,带动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依托村庄百年种植荷花的经验,探索“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模式,将“荷景”变成产业。创新“荷花立体经济”,实现“荷虾共养”“荷鱼共生”的生态农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反哺村庄基层治理。
琼山区凤翔街道迈瀛社区: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琼山区凤翔街道迈瀛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有商铺511家、群租楼239栋。居民构成复杂,常住人口仅占23%,流动人口占77%。过去这里人居环境差,房屋建筑杂乱,公共设施老旧破败。迈瀛社区党委以问题为导向,发挥“1个党组织+2个群众团体”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走出一条基层治理助推城市更新的新路径。
据了解,迈瀛社区通过筑牢基层党组织,打破行政和隶属束缚,整合资源,构建社区、小区、楼栋、居民四级管理体系,并组建了党员先锋队,深入一线做实居民工作,赢得群众对城市更新的支持。同时,该社区以志愿服务拉近“邻”距离,消除动迁障碍,组建帮帮团志愿服务平台,只要群众有需要,“帮帮团”就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群众事群众帮”居民自治模式。通过5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邻里关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迈瀛社区还以政策落实化解纠纷矛盾,完成双签目标。该社区组建“老爸团”,将关心党和国家动态、热心社区发展的“老爸”组织起来,为群众宣讲党史、解读政策、化解纠纷。城市更新启动后,迈瀛社区仅用25天就完成了签约率双超90%的目标。
琼山区云龙镇云蛟村委会角布村:
“头雁领航+协会赋能”打造和美乡村
琼山区云龙镇云蛟村委会主要产业是淮山、冬季瓜菜等。面对资金短缺、环境不美等问题,党总支凝聚合力,坚持村里事商量着办,建设和美乡村。如今的云蛟村是红色村、淮山村、产业村、工匠村。
抗击台风“摩羯”过程中,云蛟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众志成城,打通村内道路11.5公里,成为全镇第一个完成道路清障的行政村。此外,云蛟村委会通过头雁领航、协会赋能,打造宜业乡村。党员外出学习技术,改良淮山品种取得良好效益后,发动群众种植形成产业规模。支部推动成立淮山协会,发展会员132人,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制定种植教程,规范种植标准,组织有序上市,种植规模3200亩,培育的“云龙淮山”品牌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年产值达1260万元。
云蛟村委会践行“花小钱办大事”理念,采取村民筹一点、成功人士捐一点、联建单位帮扶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链接党建联盟单位云龙产业园、海科大高校等社会资源,就地取材,发动村民投工投劳,仅投入10万元财政资金就完成了角布村的“净美绿”建设。
美兰区和平南街道光阳社区:
组织“社区合伙人”服务社区群众
近年来,美兰区和平南街道光阳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创立“社区合伙人”,吸引36家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加入,联合举办活动20余场。利用“社区合伙人”平台,该社区孵化出公益相亲角、智慧书屋、电商直播基地、家风家训基地等多个品牌项目,为居民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
光阳社区设立了海口市首个社区驿站,为老年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提供便民休息区,配备休息设施、日常用品和医疗用品,并免费提供充电服务。驿站还特别为老年人设置专属空间,配备社工团队管理,举办健康体检、讲座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该社区还创新“百姓微实事”,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全民提议、民主协商、全民投票的方式,该社区将区政府拨付的10万元资金,用于搭建电动自行车棚等5个项目,实现“政府定实事政府做”向“百姓定实事政府做”转变,深受群众欢迎。同时,创建“群众码上说,社区马上办”微信小程序等,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群众家中,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美兰区三江镇江源村:
发展养鸽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美兰区三江镇江源村围绕“强党建、重治理、兴产业”工作思路,逐步构建治理、服务、发展互促共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创建五级党建联盟,整合多元治理要素。江源村联合省农科院、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海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7个单位党组织成立党建联盟,有效汇聚政府、社会组织及专业人才的多元优势,高频联动省市科研院所的12名博士、10名研究员,有效破解农业技术与管理难题。
江源村党支部还牵头成立“椰智荟”议事堂,建立标准化议事流程,为村民提供直接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至今已协商解决问题13个。融合19名“法律明白人”与法律顾问的力量,共同组建“和事源”矛盾纠纷调解队,成功化解60余宗矛盾纠纷。
围绕“建基地、育产业、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江源村推动产业转型为种养和加工相结合的新农村产业,吸引鸽子、黄晶果、花卉等一批种植养殖企业入驻,花卉水果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成功打造海南最大乳鸽养殖基地——新海府原生态养鸽基地,帮助5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昌炳社区:
引导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参与村庄治理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昌炳社区辖内4个村庄、2个产(工)业园、5所中专学校、41家企业。面对“整治难”“就业难”和“共治难”,昌炳社区探索推进“一本三抓四聚三工程”的基层治理经验做法。
据了解,昌炳社区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昌后村无违建、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家禽散养。在党员示范带动下,343户社区居民自觉美化、绿化自家庭院和周边环境,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此外,与辖区校企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35份,共同推进和解决困难事项8个,合作开展技能培训12期共312人参加,举办专场招聘会4期共吸引求职者878人参加,达成社区无“零就业家庭”目标。
面对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昌炳社区建立月度居民代表协商会,制定实施13项社区制度,解决多方面民生问题12件,办结率100%,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台风“摩羯”前后,该社区组织开展调研走访、领取“企业码”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记者 邝晓霞 整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