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社工、志愿者前来看护,解决家长下班晚接娃难的问题;这里有爱心妈妈团队成员轮值,定期组织儿童活动和困难家庭走访,多方位为儿童成长护航;这里还有各类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里也是广大家长和村民表达家教诉求的地方,逐渐发展为村委会、学校、妇联等单位组织的服务阵地……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在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以及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以来,海秀镇水头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围绕阵地建设、服务体系、志愿服务、儿童参与等多维度,深入探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路径与方法,着力构建适宜儿童成长的优质环境,切实提升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强化阵地建设 拓宽儿童友好空间
日前,水头村在儿童服务之家举行了2024年儿童荣耀颁奖活动,对村中积极参与公益课程的儿童及亲子家庭颁发证书及奖品,携手亲子家庭在新的一年继续向新而行,共同成长。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并未散去,有人继续留在小屋阅读书籍,有人跟随老师制作手绘帆布袋,还有的孩子三五成群地玩着游戏,场面温馨而热闹。“我画了一幅我梦中的水头村!”8岁的金子琳同学指着自己用彩色颜料绘制的帆布袋,画中满是对村子的祝福与美好憧憬。
表彰活动。(秀英区供图)
孩子们在帆布袋上进行创作。(秀英区供图)
绘本阅读、兴趣培养……这样的儿童休闲娱乐场景每天都在水头村上演。今年,水头村聚焦儿童核心需求,精心打造了160平方米儿童服务之家,配套手工区、阅读区、教学区、活动区等功能区。二楼建设有儿童心理咨询室,为儿童及服务提供常态化心理咨询。三楼建设有舞蹈室和多功能室,为儿童提供舞蹈、书法、绘画、展览等多功能学习教育场所。周边配套建设有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等,形成了一站式儿童友好空间。
投篮趣味运动会。(秀英区供图)
得益于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儿童服务之家下半年接连开展了“端午共包粽子编绳”“中秋节彩绘月球灯”等主题节日活动,让孩子们体悟传统节日韵味。又或是开展创意手工DIY活动,锻炼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还举办了跳绳、投篮等趣味运动会,累计参与儿童8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儿童运动热情和身体素质。
优化服务保障 提升儿童友好融入
“有质量的儿童活动,让我们的孩子更幸福!”居民黄燕一家今年搬到水头村后,每个周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到儿童服务之家共读绘本,参加多样的手工艺课程,或是看益智电影和动画片等,解决了她困扰的带娃难题。黄燕在这里也接触到了村中很多困难家庭,孩子们的需求和愿望激励她加入“爱心妈妈”团队,平时她会利用空余时间定期走访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等,为有需要的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课业辅导,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支持。
孩子们周末来到儿童服务之家参与手工艺活动。(秀英区供图)
孩子们周末来到儿童服务之家参与手工艺活动。(秀英区供图)
记者了解到,水头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流动儿童占94%,儿童数量多、家长照顾难,房屋出租多、安全保障难。为促进儿童友好融合,水头村优化服务保障,开设了硬笔书法、彩泥手工坊、少儿篮球等10门共16个班次公益课堂,提供近400个免费学位,而家长每节课只需要缴纳5元的场所水电费。公益课堂开设以来,累计参与人数已有1600余人。此外,水头村联动共青团、妇联、社工、学校等单位和组织,丰富科、教、文等方面的成长资源,增加儿童在科普知识学习、视野拓展、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实践体验。
工作人员走访水头村困难家庭。(秀英区供图)
水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妹介绍,近几年,水头村对辖区困难儿童建立“一童一档”,依托辖区资源开展关爱帮扶、安全保障、道德教育、社区融入、协助申报低保救助等服务。同时组建了益童荟服务队、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和房东志愿服务队等,各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组织儿童活动、给予心灵关怀、保障村庄安全稳定环境等多方面为儿童成长护航。
记者史子杨 特约记者陈创淼 摄影报道
(海口网12月31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