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海口市五源河学校八年级(2)班的杨智淳同学格外忙碌。在普天同庆之时,他开展了一次海南特产美食“身份”的调研之旅。这次他选取了椰子、琼中绿橙、文昌鸡等春节常见特产美食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观察,结合科技对美食口感、加工和储存等方面的影响,撰写出了调研报告。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让他进一步了解了海南自然气候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美食文化的相关情况。
多彩寒假促成长,作业赋能提素养。记者了解到,这个假期,椰城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利用假期带着课本知识走进生活,以缤纷创意呈现奇思妙想,知识伴着年味在实践中具像化。随着作业“活”起来、“趣”起来,中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
实践和体验成主流
寒假来临时,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作业清单中推出科技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点开链接,这条可爱的小蛇出现,屏幕就开始撒‘红包’了。”2月7日,该校四年级(4)班的姚梓煊通过电脑屏幕,展示他制作的线上拜年小程序,这也是他各学科作业中最得意的一项。爱好编程的他在寒假用电脑编程语言,设计出充满创意和童趣的拜年方式。
海口市第一中学在生物作业中,鼓励学生用生物学科知识制作发酵食品。“蔬菜细胞缩水和微生物的发酵如何影响着食物口感?”七年级(8)班的学生黄小航带着自己的疑问,从海南常见的芥菜入手,洗菜、揉搓、撒盐、观测……2月7日下午,历经3天实践的黄小航品尝到了自己腌制的可口酸菜,完成了一次学科探索,也见证着知识和实践对生活的改变。
部分学校还将德育融入寒假作业中。海口市琼山中学教师吴乾湘介绍,今年学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探寻红色足迹、聆听先辈故事”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英雄故居等,追溯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学生还将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进了作文,我们将在开学后就这些作品组织评比。”吴乾湘说。
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
“寒假作业需要孩子书写的内容变少了,实践和体验内容变多了。”2月7日,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教科研部副主任林凤鸣介绍,近年来各学校的寒假作业方式和类型更加丰富、灵活,更加注重学科融合、强化实践导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融入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
寒假作业的创新已呈现正向反馈。“这些‘新’的作业形式,正向引导孩子改变学习方式。”海口家长郝佳丽介绍,近年来,课后作业和寒、暑假作业的出题形式创意迭出,孩子带着知识和疑问在探索中发散思维,在实践中创新。海口市港湾小学校长王旗认为,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正在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让他们越来越习惯于用知识解决问题。
“特色作业设计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潘华莉介绍,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校作业改革的核心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作业总量得到控制、形式更加多样,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更能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新学期,我们还将推动各校进一步完善作业评价机制。”潘华莉介绍,将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多种方式,推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普及,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帮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