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春天脉动 凝聚奋进力量
——海口日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这是一个温暖明媚的春天。今年1月14日以来,本报精心组织“新春走基层”报道,记者编辑深入大街小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春运一线,以多角度、小切口、接地气的报道,描摹喜庆祥和的节日、记录日新月异的发展、讴歌催人奋进的时代。在这些温暖的讲述中,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脉动,凝聚奋进的力量。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深的感悟在基层。这个春天,我们把新闻写在椰城大地上,在扎实的采访中练好脚力、在敏锐的观察间提升眼力、在冷静的思考里增强脑力、在形象的文字上淬炼笔力。本报今天特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选取部分记者“行”的观察、“走”的思考,希望这些观察和思考能为您带来温暖与力量,和我们一起在春天里见证成长,共赴未来。
贴近椰城大地 见证幸福图景
新春新图景,幸福是最温暖的底色。
从以前住在“老破小”危房,到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安居新生活,300多户原海云鞋厂职工在这个新春,见证了幸福生活新图景。
近日,在新建成的金岭雅居小区内,小朋友正在嬉戏玩耍。记者 杨鹤 摄
1月16日,记者走进新建成的金岭雅居小区,看到的是现代化的楼房、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生活设施。这里和以前的原海云鞋厂宿舍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职工们居住环境的变化,反映了城市更新正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在一户户住户家中,感受到了群众更具像化的幸福生活:幸福是房间里一个个福字窗花和装饰品,是厨房里香气四溢的饭香,是糖果点心年货带来的甜美滋味,是大家围坐一起彼此敞开心扉的畅聊……正如一位住户所说的,“这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新房,一定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那一刻,在记者心中,“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
随着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海口城市面貌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宜居宜业生活正变成一幅幅“实景图”。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新春,我们用镜头和文字传递基层的欢声笑语,展示百姓的幸福时刻,让广大群众对未来的美好新生活更有信心。
走进街巷村落 感受浓浓年味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今年海口传统年俗活动丰富多彩。看公仔戏、赶年货市集、体验苗绣、参与诗词接龙、品尝特色美食……这个春节假期,椰城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捕捉城市升腾的烟火气,更要展现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这个春节,美兰区898艺术村处处张灯结彩,年味十足。春节前夕,艺术村筹办了一场“村晚”,记者从筹办开始就跟踪了解,并走进多个节目排练现场,真切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新春佳节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美庄美乡村文艺团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村晚”排练。记者 苏弼坤 摄
在琼剧《含羞带笑拜谢皇上》选段排练现场,美庄美乡村文艺团的演员们随着音乐摆动身姿,一招一式尽显功底;在萧和太极拳组合表演《女儿情》排练现场,太极拳艺术家甘富蛟向记者展示了表演的精髓……演出当天,这些精彩节目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此外,艺术村还举办了送春联、团拜会、互动K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记者发现,今年春节大热的“哪吒”形象也现身898艺术村。来自内蒙古的壁画师王锦煊耗时两天,在村内一面空白墙面上创作了正在热映的贺岁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主人公“哪吒”的壁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城市街巷升腾的烟火气,透出浓浓的年味。在海口博爱路,年货市集、文娱表演、主题巡游等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尽管春节假期已结束,但街区的热闹程度仍然不减。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新闻厚度,创作更多“接地气”的新闻作品,讲好海口故事。
记录节日坚守 致敬奋进担当
作为跑交通口的记者,今年春运期间,我再一次穿梭于海口各大交通枢纽,用心用情记录旅客归乡与出游的故事。人潮涌动下,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默默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他们用责任与担当,绘就一幅平安、温馨、有序的春运图景。
2月8日,在海口新海港暖心服务站,工作人员为过海旅客答疑解惑。记者 石中华 摄
春节前后,琼州海峡再次迎来进出岛客流高峰。在海口新海港外围的长滨北五路志愿服务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大学生志愿者陈亭竹的身影。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春运志愿者,她能够熟练解答旅客关于过海流程、购票、退票、改签等各类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准确指引。在她的帮助下,许多旅客都顺利解决了难题,并愉快地进港登船。
“顺畅、高效、丝滑……”今年的过海体验,得到了许多旅客的好评,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个坚守的背影和每一个环节的把控。
新海港服务管理中心的值班主任林录童,在港口一线工作已有20年时间。今年她主要负责客运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保障旅客进出港流程顺畅无阻。“每年春节假期都是港口最忙碌的时候,我们几乎每个节假日都在岗位上度过。”林录童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有些遗憾,但看到旅客们因我们的坚守而平安顺利出行,又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每一个踏上归程的旅客,他们的笑容和那句真挚的‘谢谢’,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这些节日期间的“守护者”,他们不求回报,始终怀揣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让旅客从“走得了”变成“走得好”,让人们的春运旅途更加温暖、舒心。
今年春运期间,我见证了他们的坚守,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深入群众生活,从一线发现动人故事,从基层中发现带有温度的新闻,用笔尖讲述感人事迹,记录“凡人微光”,让走基层走深走实。
深入基层沃土 悉心践行“四力”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基层丰富的场景和生动的素材,是我们创作精品力作的“源头活水”。乙巳蛇年春节,海口街头巷尾升腾着浓浓年味,千家万户洋溢着团圆的温馨。
红糖作为许多海南人爱置办的年货之一,寓意喜庆和甜蜜。“龙塘的缸,十字路的铁,万铺的糖寮,定安的布……”在海南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生动展现了万铺(今龙华区遵谭镇)传统手工制糖的兴盛。春节前夕,我来到龙华区遵谭镇,看村民深耕“甜蜜产业”,精心熬制新年味。
1月16日,在龙华区遵谭镇龙合村委会儒黎村的奇珍制糖厂,工人正在分装糖浆。记者 康登淋 摄
在遵谭镇龙合村委会儒黎村的奇珍制糖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土法制糖传承人吴奇珍带领家人及20多名工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近年来,随着奇珍制糖厂知名度不断提升,遵谭产的红糖不仅在当地备受推崇,还远销广东等地。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来到奇珍制糖厂,和前几次相比,我看到这里有所“变”也有所“不变”。不变的是吴奇珍和家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变的是村民精气神更足了,厂子还挂起了“海口市龙华区土法制糖工艺非遗传习所”的牌子。
基层是讲好海口故事的“源头活水”,是新闻工作者的成长沃土。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实展现一个个脚踏实地自信拼搏的奋斗故事,才能呈现社会发展中的动人风景。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深入基层沃土,悉心践行“四力”,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全面展示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真实反映基层群众的心声与期盼,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