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铁路“CT医生”丁勇——
“火眼金睛”识隐患 争分夺秒“筑铜墙”
2月14日上午8时许,海南铁路海口综合维修段检测分析队办公室内已是一片忙碌。一块电脑屏幕上,数千张铁路接触网图像如流星般划过,座位前的丁勇紧盯着每一帧画面。作为供电6C检测分析员,他如同铁路上的“CT医生”,要全面检查铁路的供电设备。
2月14日,丁勇在海南铁路海口综合维修段检测分析队办公室内分析检测图像数据。记者 陈晓洁 通讯员 张嘉豪 摄
铁路接触网架设在铁路上空,是高速动车组的动力来源。“6C系统”是“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的简称,类似医院拍CT,可实现对铁路供电设备全方面、全覆盖的综合检测监测。该系统包括6个子系统和1个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其中3C装置如同“鹰眼”,每秒可捕捉动车组运行中接触网上千个细节。
丁勇的工作,就是要对“6C系统”、无人机拍摄回传的视频、照片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铁路供电安全的隐患,并及时消除。
每年春运,动车组开行密度加大,丁勇的工作量便随之倍增。多年来的分析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近日,在一次视频回放分析中,他发现一处接触网平腕臂形状出现了细微的变化,画面在镜头中转瞬即逝,一般人很难发现,但他迅速察觉并反复回放。“金属连接处的弧度比标准值偏移了2毫米,应该是平腕臂材质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一旦恶化就会影响接触网的运行安全。”他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并录入“6C系统”督促处理。
接着,现场检修人员前往问题地点进行复核,证实了他的判断。随后检修人员申请作业“天窗”,对该处平腕臂进行更换,成功排除了这一潜在的安全隐患。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就贴在丁勇的工位旁。31年的现场经验,让他的眼睛如同“鹰眼”般,能从光影的微妙差异中辨出绝缘子老化,也能在数据曲线的波动里预判螺栓松动。去年他对全段接触网3C数据来回分析了36遍近5万公里,发现隐患362处,全年“零误判”。
只要有动车在铁路线上跑,“6C系统”回传的数据就永不停歇。每天,海南铁路海口综合维修段检测分析队多台服务器同时启动,高峰期每小时需处理上千张图像。丁勇和同事们必须在当天完成分析,否则可能会错过发现并及时处理隐患的最佳窗口期。
铁路安全持续稳定从来都不是偶然,多亏有无数个“丁勇”在屏幕前争分夺秒筑起的“铜墙铁壁”。他们藏身于春运背后,却让每一列飞驰的动车拥有了照亮归途的底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