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的浪涛声里,铁路万吨巨轮划开碧波,将无数归心似箭的身影送往彼岸。当旅客在甲板上眺望海天一线时,鲜少有人注意到,在船舱深处、在机械轰鸣中、在车流穿梭间,一群身影正以无声的坚守,托举起春运的平安与温情。他们用汗水浇灌责任,用脚步丈量担当,让跨越海峡的归途成为一曲动人的时代交响。
忠诚守护书写平安答卷。在渡轮最底层的机舱内,温度常年高达50多摄氏度,轰鸣声震耳欲聋。28岁的徐文鹏手持电筒,穿梭在密布的管道与仪表间,指尖轻触设备表面感知震动,鼻尖细嗅是否有异常气味,如同为钢铁巨兽把脉的“急诊医生”。这里被称为船舶的“心脏”,任何细微的故障都可能让万吨巨轮失去动力。春运期间,他每天需完成数十次设备巡检,在热浪与噪音中攀爬相当于80层楼高的陡峭楼梯,工作服上的盐渍凝结成斑驳的地图。这样的场景,在琼州海峡的渡轮上并非个例。大管轮潘富聪在110分贝的主机舱里,仅凭手势与眼神完成团队协作;水手刘红军日行两万五千步,在摇晃的甲板上精准指挥数百辆汽车停放。他们用专业与专注,将“看不见的岗位”变成“最坚固的防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深海处负重前行。”当旅客享受跨海旅途的便捷时,这些无名英雄正以钢铁意志守护着平安的底线。
用心用情照亮人间烟火。春运的底色不仅是效率与安全,更有人性温度在汩汩流淌。4艘万吨巨轮备好应急药箱、除颤仪、担架、手机充电器、汽车电瓶和充气泵等应急物品,以便不时之需。“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锦旗漂洋过海只为答谢船管客运员张研;水手刘红军随时化身“海上汽修工”排除故障,畅通车主出行之路;客运主任王晶练就“火眼金睛”,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需要帮助的老人与孩童;在“粤海铁3号”的客舱里,“扶一把”服务让特殊旅客感受“稳稳的幸福”,而那句“别担心,有我们在”的承诺,胜过万千华丽辞藻等等这些温暖瞬间,构成春运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当年轻母亲抱着熟睡婴儿登上渡轮,早有工作人员递上毛毯;当外地游客面对复杂流程手足无措时,引导员已微笑着上前解答。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恰如暗夜星光,照亮了跨越海峡的归途。正如旅客在留言簿上写道:“回家的路很远,但你们让心很近。”
同频共振谱写时代华章。万家灯火处,春运进行时。琼州海峡上铁路渡轮依旧劈波斩浪,甲板上的欢声笑语与机舱内的汗水交融,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春运乐章。客运员们负责旅客引导、安检查危、驻舱巡舱;水手们负责指挥车辆、绑扎系固、驾驶船舶;机工负责设备测试、巡视检查、油料添加……船舶客运、驾驶、轮机各专业,十多个工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同频共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立足岗位、守正创新,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争分夺秒“拼、闯、抢、干”,那一个个动起来、跑起来的身影,绘就起一幅幅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动人画面。这群海上摆渡人用行动诠释:真正的归途之美,不仅在于抵达终点,更在于沿途那些守护平安、传递温暖的动人故事。当巨轮犁开浪花驶向彼岸,留下的不仅是航迹,更有一份关于责任与温情的时代答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