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其中,“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入选该批案例。
离岛免税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海关、药监、商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海口综保区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率先在进口、入区、配送流转等环节试点推行免税品监管服务系列创新举措。
提升免税品监管效能
连日来,海口综保区内的中免海南国际物流中心一片繁忙,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将一件件免税商品出库装车,送往免税店,最终成为消费者的“囊中之物”。
海口综保区率先实施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实现一码扫“身份”。“通过在免税品上赋电子标签的形式,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以及高效的药监审理、海关监管的联动机制,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海口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侯同波介绍。
同时,优化免税商品通关模式,实行“先入区后报关”。海口海关制定海口综合保税区境外入区货物“先入区后报关”操作指引,允许企业先行办理提货入区作业,在仓库内进行理货和申报,缩短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帮助货物快速通关。
此外,创新“免保衔接”模式进口免税商品,实现货物多渠道流转。这一创新模式将区内免税品监管仓库的智能卡口与海关监管系统等相关联,让企业在货物进境时可以选择免税进境或者保税再转免税两种模式,海关根据企业需求在区内完成保税、免税品互转的有效监管。支持离岛免税企业建设配套的免税品监管仓库,促进免税企业内外贸互转,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传统的通关模式下,企业需先报关再入区,若货品类别错误,需重新申报、入区、核单,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和企业信用受损。新模式下,货物到港后,凭仓单等信息可直接进入综保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可提高申报效率30%;同时,给予区内企业灵活经营的便利,实现货物保税、免税等属性的高效转化和风险防控。”海口综保区总经济师仇方建介绍,园区将继续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优化政策落地,推动产业链升级,助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政策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中免集团在综保区实行“免保衔接”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已办理业务4000多票,货值达到61.58亿元,提升物流效率约35%,节约仓储配套、货物调拨时效近50%。
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现成介绍,去年4月份开始实行“先入区后报关”以来,企业进口货物达到390多万件,货值超15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办理报关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单、改单情况,避免后续补税、稽查等工作,企业通关时效也缩短三成,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在高效转化和有效监管下,根据企业的日后需要,保税品可以转为免税、线上和一般贸易的形式,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运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