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的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展示区内,成群的鹦鹉在树木间欢快飞舞。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直播展示鹦鹉的品种和技能。公司负责人张有文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脸上满溢着喜悦。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发展林下经济,激活“绿色引擎” 林间效益富了农民旺乡村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2-20 09:56

近日,位于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的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展示区内,成群的鹦鹉在树木间欢快飞舞。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直播展示鹦鹉的品种和技能。公司负责人张有文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脸上满溢着喜悦。

在椰城,探索林下特色种养殖、创新立体经营模式的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海口合理利用林地空间、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大力推进林下种养殖、林下采集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复合经营活动,实现林下经济遍地开花,有效推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游客在石山镇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园内观光游览。记者 石中华 摄

截至2024年年底

全市林下经济面积为55866亩,年产值约2.9亿元

A 林下经济促增收

“现在,一只车轮冠鹦鹉售价可达15.8万元,而吸蜜、金太阳、小太阳等,均价也在数千元至万元不等。”2月18日,张有文告诉记者,鹦鹉的寿命长,适合作为宠物饲养。经过驯养后,它们更是“能说会唱”,身价倍增。正是因为看准鹦鹉养殖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自2016年起开展鹦鹉引种人工繁育工作。目前,已有养殖基地11亩,养殖的包括吸蜜、金太阳、小太阳、黄颈等70多个鹦鹉品种,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

“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省林科院林业工程师符良锋介绍,林下养殖鹦鹉是目前海口林下经济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模式之一,该模式具有利用林地面积少、单位面积产值高等特点,值得优先发展和推广。

而在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的海南胜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基地内,一株株绿油油的石斛攀附在火山岩上茁壮生长,一盆盆石斛摆放在重阳木、龙眼树、槟榔树、椰子树下,工人们穿梭其中,除草、浇水、施肥,日日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公司建立了石斛品种齐全的种质资源圃,涵盖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等36种石斛及10种中药材。”海南胜嵘技术主管余笑笑介绍,该公司已培育驯化种苗1.2亿株,开发石斛新品种4个,研发化妆品、日用品、食品等39种高附加值产品,获得授权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1件,年产值超亿元。在2024年海南冬交会上推出的石斛盆栽、石斛面膜、石斛酒等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

施茶村胜嵘石斛产业园里,村民学习掌握石斛组培技术,在植物组培研发中心观察石斛苗长势。记者 石中华 摄

B 产业带动富村民

曾经的施茶村因火山岩地区土壤贫瘠,难以开展传统农业种植,农民收入较低。如今,施茶村村民凭借石斛种植,日子越过越好,钱包也鼓起来了。“公司通过科普、培训、现场展示等方式,帮助120名村民掌握石斛种植技术,为60名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并与多家合作社联合推动石斛种植,带动农户200余人。”余笑笑介绍。

施茶村不仅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还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产业模式,打造了20公里长的火山特色旅游线路,目前正在建设火山石斛研究院,对石斛产品进行深度研发。

眼下,林下经济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位于琼山区甲子镇的昌西村、益新村等农村,也曾因土地贫瘠、农民收入较低导致发展受限。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引导农民以“公司+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蚯蚓等林下特色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清洗、切片、摆放、烘干、打包……连日来,昌西村委会谭白村的王妚琴一大早便赶到村口的海口琼山菇乡种植基地,将刚采挖的虎乳灵芝进行粗加工。“不出村子就有工干,既能照顾家里,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赚钱、顾家两不误。”王妚琴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记者了解到,谭白村的坡地多为沙砾地,大面积种植了橡胶林,产量较低。针对这一问题,甲子镇委、镇政府根据土壤特点引进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建起了海口琼山菇乡种植基地,在农户的橡胶林下种植了360多亩虎乳灵芝,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当地农民不仅能靠橡胶林获得每亩200元的租金,到基地打工还可以领工资。

目前,甲子镇种植的橡胶林面积达7万多亩,镇委镇政府还引导农民通过“公司+农户”发展了食用菌、蚯蚓、养鸡等林下经济4000多亩。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发挥橡胶林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以点带面持续发展壮大林下特色经济,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海口琼山菇乡种植基地内,村民对刚采挖的虎乳灵芝进行粗加工。 记者 苏弼坤 摄

C 编制规划绘蓝图

青山如画,林下生“金”。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海口规划林地面积约81万亩,全市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61万亩。2024年,海口市已完成林下经济总面积约55866亩。目前,“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和“联户或联组”等林下经济模式已在海口逐渐形成。其中,林下养殖鹦鹉、蚯蚓、蜜蜂和实验猴等林特养殖模式崭露头角;利用羊山地区独特森林植被条件,林下种植石斛、金银花等林药种植模式前景广阔。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机场和港口等交通便利,林下花卉种植发展良好。

然而,海口林地资源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符良锋认为,海口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地理气候条件、资源基础、立地条件和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选择发展模式,突出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同时,海口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扶强战略,优先推广林特养殖,大力推进林下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种植,重点在石山镇、永兴镇、龙桥镇、龙泉镇、龙塘镇、东山镇等镇发展一批林下药材种植展示基地,重点推进石斛、金银花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

据了解,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市林业局组织编制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指导各区开展林下经济增量扩产工作。“到2030年,全市林下经济力争达到17.27万亩,年产值达到10.44亿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将大力扶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构建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与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流通体系,大力培育企业、合作社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我市林下经济产业布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展示区里,主播正在与“鸟友”们进行线上互动交流。记者 石中华 摄

记者手记

科技赋能 林下生“金”

□记者 高潮

林下经济通常涵盖林下种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途径,是一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生态经济产业。2024年12月,海口印发《海口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全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口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红树林、火山群地质、海岸带和各类公园。近年来,海口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2024年达到39.60%,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前景广阔。发展林下经济,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通过政府政策支撑和科技创新驱动,海口林下经济发展有望注入新动能。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林下经济模式,进一步强化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展示基地和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并持续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技支撑也不可或缺。海口应围绕热带气候特色林业经济产业,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指导,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龙易强]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