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看我们的深水网箱。”2月20日上午,记者一行跟随村民从南港码头出发,乘船驶向秀英区荣山寮村西侧海域。极目远眺,蔚蓝的海面上漂浮着一个个深水网箱,网箱里养殖着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军曹鱼(海甘鲳)。这些鱼不仅是海洋的馈赠,更是村民增收的“黄金鱼”。截至目前,秀英区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已扩大至32口,军曹鱼产量突破600吨,全区渔业总产值跃升至2.34亿元,实现了渔业经济效益新年“开门红”。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助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2-23 09:24

海口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助推渔业经济转型升级

深耕“海上牧场” 丰盈“蓝色粮仓”

2月21日,在海口市秀英区荣山寮村西侧海域,村民正在投喂军曹鱼(海甘鲳)。记者 石中华 摄

“走,去看看我们的深水网箱。”2月20日上午,记者一行跟随村民从南港码头出发,乘船驶向秀英区荣山寮村西侧海域。极目远眺,蔚蓝的海面上漂浮着一个个深水网箱,网箱里养殖着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军曹鱼(海甘鲳)。这些鱼不仅是海洋的馈赠,更是村民增收的“黄金鱼”。截至目前,秀英区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已扩大至32口,军曹鱼产量突破600吨,全区渔业总产值跃升至2.34亿元,实现了渔业经济效益新年“开门红”。

科技赋能养好“黄金鱼”

在“海上牧场”,荣山寮村村民驾驶小船,穿梭于网箱之间,熟练地投喂饵料。随着饵料撒入水中,成群的军曹鱼闻声而动,掀起层层涟漪,呈现出一派耕海牧渔的繁忙景象。

从曾经靠出海捕捞为生,到如今从事军曹鱼养殖,村民黄文录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变化:“以前日夜出海捕鱼,收入不稳定。如今,借助智能监控系统,我们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网箱情况。每天只需出海一趟喂鱼、捕鱼,每月就能有6000元的稳定收入。”

从驾船出海捕鱼到深远海智慧养殖的转变,得益于设施装备水平的提升、配套养殖技术的完善,以及政策支持保障的不断加强。

“一个深水网箱周长为80多米,每个网箱可投放5000多尾中苗,经过6个月的精心养殖,就可以捕捞上市。”海口海圆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令波介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顺利办理了海域使用权证和养殖证,并投入4口重力型抗风浪深水网箱,能够抵御强台风的侵袭,“相较于传统养殖方式,深水网箱利用深海环境进行养殖,不仅减少了对近海生态的破坏,还确保了海洋环境的清洁与生态平衡。”

“一条鱼”鼓足“钱袋子”

当天,投放完饵料后,黄文录开始了捕鱼劳作。随后,一条鲜活肥美的军曹鱼被捞起。“这条鱼估计有30斤左右,网箱里最重的可达50—60斤。”他兴奋地说。

“军曹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省内外食客的喜爱。”孔令波介绍,合作社目前养殖产量200多吨,今年计划扩大规模,预计总产值将达3000多万元。

产销两旺,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这背后,离不开秀英区全面开拓市场,大力宣传推广深水网箱项目。近年来,秀英区聚焦“一条鱼”做文章,围绕“一条鱼”谋发展,通过产业链创新持续做强“渔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深水网箱养殖具有环保、高效与可控三大优势。我们通过科学规划养殖海域、优化网箱布局,让军曹鱼成为村民增收的‘黄金鱼’。”秀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深水网箱养殖,抓好项目引进、培育,完善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条鱼”游向全国餐桌。同时,深入挖掘辖区渔业文化潜力,举办“开渔节”等活动,探索“渔业+旅游”新模式,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丽园 高潮 陈创淼 郑钰婷]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