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场外的零碳Bar展区内,有丰富的零碳活动可供体验。特派记者 孙士杰 摄
媒体记者展示使用咖啡渣和塑料颗粒制作的衣服。特派记者 孙士杰 摄
去年3月18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经过一年的努力,示范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实现了从“近零碳”到“零碳”的跨越。近日,海南省博鳌零碳示范区工作专班决定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更名为博鳌零碳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从近零碳到零碳,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今年的年会有哪些绿色体验?……3月25日上午,参与年会报道的媒体记者走进示范区采风采访,体验多种绿色打卡活动,切身感受示范区零碳建设成果。
建设“光伏岛”节能减排
“我脚下的光伏地砖,每年能发出一万多度电。”当天,采风活动从新闻中心户外广场开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总建筑师孟宁指着光伏地砖介绍,新闻中心的屋顶和立面也用上了可以实现能源自供给的光伏板和光伏玻璃。
“虽然是开放的空间,但站在亭子下,明显能感受到气温降了下来。”在椰林聚落驿站,以海南传统斗笠为原型设计的凉亭收获采风团成员的赞叹。讲解员刘荣驳介绍,驿站顶部覆盖了1518块光伏板,每年可发电约1.8万度。这些光伏面板将太阳能进行吸收和转化后,再统一收集和储存到岛上的供电中心,供园林照明使用。
今年年会会场创新升级绿色体验,设置了“零碳之光”互动体验场景和“绿动创趣坊”低碳角,增加了绿色低碳的场景感和互动性。
在外形酷似飞船的零碳Bar,煎饼机器人、零碳T恤DIY等活动吸引不少媒体记者围观体验。“喝完的咖啡杯纸杯放入‘碳魔方’回收,就能兑换碳币,使用碳币可兑换各类精美礼品。”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零碳工程师刘洪文介绍道。
打造生态示范“博鳌样板”
为保障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顺利召开,此前多部门联合对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东屿岛大酒店的会议会展设施进行全面修复与升级,并同步修缮文化公园、高尔夫球场及会所、生态岸线、循环花园、环岛栈道等非正式会晤场所,优化景观布局,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在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集成展示中心,电力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引起了采风团成员的兴趣。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规划中心技术专家陈明帆介绍,该这项技术大幅提升了新能源发电预测的精准度,推动示范区实现了100%的绿电就近消纳。
在循环花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总工程师曾有文介绍,示范区改造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循环为重点,将物资、水源等进行利用,除了建成了风光宜人的循环花园外,还在岛上打造了多处直饮水点位,每年可节省约72万瓶瓶装水使用,节约3.6吨碳排放,打造生态示范“博鳌样板”。
“经过系统调试、少量设备更换等办法,今年我们顺利实现了‘归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富平说道。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示范区还将继续探索零碳城市运行管理经验,努力将示范区的创建经验在热带地区推广应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