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效
蹚出借“绿”生“金”双赢路
3月27日,在琼山区本立村的橡胶林间,农户正为黄精除草并查看其长势。记者 苏弼坤 摄
4月1日,在琼山区红旗镇本立村的一片橡胶林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浪边俯身查看黄精长势,边告诉记者:“这种药食两用作物的成熟块茎每斤售价在6元左右,亩产值可达万元。”作为海南首个橡胶林下黄精种植示范基地,这里正通过“以林草养林”的生态模式,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海口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创新探索林下特色种养、立体经营与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的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林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截至去年底,我市林下经济总面积达5.58万亩,去年总产值约2.9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效的双赢之路。
多元合作
激活乡村“林下潜力”
“我们在本立村256亩橡胶林下种植了黄精,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管理,既能让农户多一份收入,又能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橡胶产量。”海南意天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安胜介绍,项目一期已带动32户农户参与,二期计划建设加工基地,开发黄精系列产品,并进一步宣传推广黄精文化,逐步推动三产融合。
正在进行林间管护的本立村村民林玉妹说:“在基地,我每月工资有3000元左右,比外出打工稳定。”张浪补充道:“黄精种植投入少、管理容易,还能在浇水、除草的过程中间接促进橡胶树更加高产,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这种“不砍树能致富”的立体经营实践正在海口更多乡村铺开。
在美兰区大致坡镇美良村,一处橡胶林下种植了10余亩斑斓,上千只“斑斓鸡”在林间“遛弯”。去年以来,该村依托海口大致坡美良斑斓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林下特色养殖,以斑斓叶、稻谷等混合饲料喂养出肉质鲜美,带有斑斓香的“斑斓鸡”。
甲子镇橡胶林面积超7万亩,其中已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林下经济4000余亩,涵盖食用菌、蚯蚓养殖、林下养鸡等业态。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橡胶林资源,以示范点辐射全域,持续壮大林下特色产业,助力村民致富。
产业融合
打造振兴“绿色引擎”
海口林地资源禀赋优越,据市林业局统计,海口规划林地面积81万亩,可优先发展林下经济面积为33万亩,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位于美兰区演丰镇的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
3月31日,不少游客在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的海上栈道上漫步,登临月之塔观赏“海上森林”奇景。景区旁连理枝渔家乐负责人黄阳告诉记者:“前来赶海、品尝海鲜、观鸟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我们的民宿和渔家乐常常满员,30多位村民在此务工仍有些忙不过来。”据悉,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于近日正式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秀英区,森林旅游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的效益日益凸显。3月21日晚,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海口分会场活动在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举办,市民游客在火山地质遗迹与热带雨林间,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展演、篝火互动与民族风走秀。该公园副总经理郭文旭介绍,当日入园人数突破了5000人次。
《海口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提出,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力争到2030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将扩大至17.27万亩,年产值突破10.44亿元;重点推进石斛、金银花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培育林下花卉、林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通过“线上+线下”流通体系拓宽市场,让更多“林间效益”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