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团日活动,重温红色历史;倡导祭祀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参加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家园……清明又至,海口市民群众以各种“走心”又“走新”的形式感悟清明。传统节日与时偕行,不仅使其文化内涵绵延不绝,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传承者。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数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时间节点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也感受着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与清明节有关的习俗、活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比如,传统的纸箔香烛被鲜花水果代替,身在外地无法返乡的人们也能通过“云祭扫”追忆逝者,踏青游玩转化成研学游……种种变化,都让清明节有了更多元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需要与时偕行。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许多重要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都变得丰富多彩,不仅群众基础越来越深,节日氛围也只增不减。让传统节日“长”出新精神、焕发新活力,才能在唤起群众节日情感的同时,让精神文化赓续不断。对于清明节而言,扫墓、祭祀、踏青虽然是“关键词”,但其中的内涵绝不止于此,而是能够无限延伸。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通过科技赋能,再现古人清明生活场景,让群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举办文艺展览,记录一代又一代人的节日感悟,让后来者有所回望;结合地域特色,创新活动主题和方式,让传统节日绽放新魅力……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相融合,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在新时代“开花结果”。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承载着对逝去的感伤,也伴随着对生长的希望,让传统节日与时偕行,定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节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