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各项工作。去年以来,该实验室依托“多地共建、全链打通”的特色模式攻克技术难点,推动多项创新成果加快走向生产线。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高新区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活水”涌动 产业“沃土”生花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4-09 09:57

华熙生物中试车间西林瓶灌装间内,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忙碌。(资料图)记者 康登淋 摄

4月8日,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各项工作。去年以来,该实验室依托“多地共建、全链打通”的特色模式攻克技术难点,推动多项创新成果加快走向生产线。

从科学创新走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企业是核心环节。今年以来,海口国家高新区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工作机制,以创新“活水”滋养产业沃土。

企业 创新活力激越澎湃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作为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落地海口以来,华熙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前沿学科,协同发力打通产学研创新全链条,在细胞与皮肤组织再生、抗衰技术、化妆品原料功效等领域实现“多点开花”。

去年9月,由该企业筹建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首次完成创新成果转化,其中,两大再生医学“细胞精准调控”创新成果——润百颜BloomCell细胞营养液、夸迪新一代CT50细胞能量液已成功应用于华熙生物新产品当中。

“我们此前上市的两款护肤新产品的关键性原料研发、生产地都在海口,打通从研发端到产业化端,再到商业化端的转化落地后,我们在创新道路上将更有‘底气’。”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企业将继续依托实验室开展创新研发,不断将研发实力转化为创新动能,加快提升企业科研实力和产品竞争力。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配套加快完善,眼下,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选择奔赴海口“大展拳脚”。就在上个月,广东普罗凯融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高新区,双方计划合作建成省内首个细胞产业CDMO平台,在园区逐步构建从技术研发、临床转化到产业化生产的完整细胞产业链条。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意向企业计划落地该平台。

“项目落地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研讨,自贸港政策优势、园区产业基础叠加企业技术积累,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广东普罗凯融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皓宇表示,项目投产后,企业将聚焦细胞治疗板块,在同步开展自有项目的同时,为愿意入驻海口的企业提供全方位CDMO服务。

园区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各类创新要素的高度聚集。近年来,高新区持续强化园区各项要素保障,产业一线呈现创新要素加快聚集的活力。

“我们以极简审批为抓手,将整体审批效率提升90%以上,今年落地的农夫山泉项目再次刷新‘2个工作日办结审批’的高新速度。”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通过采取简化审批、土地“带方案出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整体审批时限压缩在14个工作日内;项目完工后开展联合验收,最大限度简化项目审批。

推进科技创新,更需要国际化视野。3月中旬,在高新区举办的“2025年科创克隆项目专场路演”活动上,来自德国、意大利、瑞士、以色列、丹麦、英国等6个国家的8个“硬科技”项目逐一亮相,项目类型涵盖癌症治疗、微外科手术机器人、神经疾病监测、外泌体生物治疗等前沿方向,为园区企业、基金代表搭建了精准对接的平台桥梁。

做好研发创新这篇文章,“硬件”是基础,人才是根本。近年来,高新区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目标,通过落实一系列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持续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据介绍,目前高新区已联合24所高校院所建立“订单式”“定向式”人才引育机制,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下一步,该园区将持续深化与海南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产业共培、人才共育”合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王子豪 林明伦]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