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口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和年度考核,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一步守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方案》指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方面,全市小学、初中学校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高中不少于8课时,中职学校需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36课时,重点围绕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内容设计。市教育局鼓励各学校开发分学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通过学科融合在思政、体育、艺术等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方案》明确,各学校要建立全链条心理健康管理机制与工作流程,构建“预防—识别—干预—跟踪”管理体系。在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转换过程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转接封存机制。
为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各学校要落实“一生一档”动态管理,推进“六个一”行动,包括:落实至少1名专职心理教师、1间标准化心理咨询室、1套危机干预流程、1本全员心理档案、1年不少于12课时课程或专题活动、每学期1次家校协同活动。
根据要求,各学校还要优化心理咨询服务阵地,确保在孩子课间休息时间,心理辅导室必须开放且有老师在岗。心理辅导室每周开放时间方面,小学不少于5小时,中学不少于10小时,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前往心理辅导室倾诉、发泄和求助。
据了解,市教育局将于2025年年底前实现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100%,同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计划”,每学期开学前后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集中培训。此外,我市还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