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小学、初中学校每学期开设不少于6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中不少于8课时,落实“一生一档”动态管理,积极引导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前往心理辅导室倾诉、发泄和求助……日前,《海口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和年度考核,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护苗成长,我们从“心”开始。
“少年不识愁滋味。”“小孩子能有什么压力。”“都是矫情。”……部分家长存在着刻板观念,认为“孩子不会有类似成人的心理压力,不过是孩子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殊不知,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凸显,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指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超40%;北京儿童医院“拒绝上学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一万人次。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需求、家庭冲突等,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种种现象表明,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其重要性正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海口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意味着海口教育系统正从根源上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推动心理健康知识如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生成长的必备养分。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是制度性突破,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这门课真正入脑入心。学校需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在课程设计上贴近学生生活,如用情景剧、沙盘游戏等互动形式化解知识壁垒。既要培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孩子开展专业辅导,也要对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同时要避免形式主义的考核,聚焦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改善等实际变化以检验成效。只有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才能筑牢学生成长的“心理免疫”屏障。
守护成长“心”防线,拭去学生心灵“灰尘”,给学生的成长留出“喘息”空间,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