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演丰镇探索规模化水产养殖模式
咸淡水间蹚新路 产业链上谋振兴
从水塘养鱼到水桶养鱼,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从“靠天养鱼”到稳产增收……近年来,美兰区演丰镇立足独特的咸淡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规模化水产养殖模式,建成海口枷椗山现代农业工厂化养种产业基地。
在这里,咸淡水交融处涌动着新的发展活力,不仅为当地村民拓宽了致富路,更为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科技赋能养殖模式焕新
近日,记者走进海口枷椗山现代农业工厂化养种产业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渔业画卷生动呈现。19个直径约8米的圆形鱼桶整齐排列,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成群的红鲷鱼在游动。工作人员将饲料抛撒到水中,鱼儿们争相跃出抢食,瞬间激起阵阵水花。“这些鱼桶可不简单,是红鲷鱼的‘智慧家园’。”海口枷椗山现代农业工厂化养种产业基地负责人张贵生告诉记者,桶内安装了自主研发的“阶梯式节能流水增氧养殖循环装置”,污水经过层层过滤、净化、消毒后可循环利用,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实现了零污染排放,如同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小宇宙”,成功打造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
“演丰镇丰富的咸淡水资源,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的‘黄金配方’。”张贵生说,2022年起,他探索用咸淡水养殖红鲷鱼,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保留鱼肉本身的鲜美,肉质也更细嫩,且没有泥腥味。到2023年,他开始规模化生态养殖,并逐步探索应用增氧、保温、增温等创新技术,红鲷鱼实现稳产增收。
如今,新颖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显著提高了鱼类抗病能力,先进的鱼桶设施与循环系统也进一步增强了鱼类养殖的抗台风及抗风险能力。2024年,枷椗山基地的红鲷鱼年产量近30万斤,成为海南鲷品牌中的明星产品。
4月17日,在美兰区演丰镇海口枷椗山现代农业工厂化养种产业基地,工作人员捧着肥美的红鲷鱼,喜笑颜开。记者 孙士杰 摄
多产联动激活振兴引擎
当前,枷椗山基地内,一条涵盖养殖、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已然成型,让红鲷鱼从养殖桶里“跃”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就业饭”。
“这份工作轻松,还能照顾家人,在家门口赚钱的日子踏实又幸福。”村民陈权每天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基地,而他的同事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村民。“今年,我们计划扩大红鲷鱼养殖规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张贵生满怀憧憬地说,他打算邀请水产养殖专家开展培训,让村民都成为养殖能手。不仅如此,演丰镇政府也积极推动“公司+农户”模式,引导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记者了解到,与此同时,枷椗山基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咸淡水资源,推进农产品加工创新,成功试制卤水海鹅、糟粕醋鱼、盐焗鸡系列产品;并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打造林果草鱼共生、鸭稻鱼共生系统及生态渗灌技术,成功申请13项专利,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展望未来,张贵生规划着多产联动的新蓝图——延伸深加工链条,将鲜鱼精细加工成鱼片、鱼排等多样化产品;推动渔旅融合,发展观光、电商、餐饮等新业态。在咸淡水的滋养下,演丰镇的水产养殖正朝着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大步迈进,咸淡水资源真正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在产业链上书写下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