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海南·山海相约秀英赏花”线路成功入选。该线路串联金熊街、海口火山口公园、荔枝花海、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景点,沿途花香四溢,动静相宜,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赏花不仅是与春天的诗意邂逅,更是激活文旅消费的新引擎。近年来,海口不断创新赏花游模式,打造“赏花+”复合型旅游体验。从三角梅共享农庄的花海咖啡与露营,到遵谭镇昌旺溪的水菜花徒步,再到永兴镇的荔枝花海美食体验,海口将赏花与休闲、文化、美食、研学等元素深度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旅游享受。
骑手们在秀英区永兴镇的万亩荔枝园骑行赏花,尽享春日美景。记者 石中华 摄
春花烂漫时 赏花经济别样红
当前正值三角梅花期,琼山区红旗镇边洋村的三角梅共享农庄内,各色花朵在阳光下争奇斗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这里太美了,五彩缤纷的三角梅让人心旷神怡。”4月22日,游客王晓梅开心地说道。
在三角梅共享农庄,游客赏花之余,还可落座花海间品咖啡、尝农家饭、体验露营,全方位感受田园生活的浪漫。临行前,游客还能领养一株三角梅盆栽带回家,待花期结束后送回农庄更换新株。“春节时我缴纳100元押金领养了农庄的三角梅,不仅体验了养花乐趣,还能定期置换盛开花株。”居住在海口的退休老人方振东自领养花卉后,时常邀请好友重游农庄赏花。
三角梅共享农庄总经理吴林侨介绍,当前举办的第六届花展将持续至5月5日,周末客流量达两三千人次,近两年每届花展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在遵谭镇昌旺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菜花正值盛放,星罗棋布的花簇与古老的火山岩桥相映成趣。当地开发的“昌旺溪畔-田园徒步”线路去年已举办三场活动。“今年将继续围绕水菜花举办公益活动,让更多人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海口田洋生态保护中心理事长周缘说。
龙华区龙泉镇美仁坡村的千亩荷塘同样令人向往。每年5月中旬起,1300亩荷塘中粉荷摇曳,清雅荷香吸引众多游客。“盛花期时花开满塘,游客可以体验采荷品莲的乐趣。”美仁坡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挺鸿介绍。
3月5日,市旅文局发布的五大春季乡村游主题线路中,“火山探秘品第一口春滋味”与“春日限定沉浸式赏花”两条线路深度融入了花卉元素。记者根据赏花线路,探访永兴镇儒张村的沐心石屋时正值荔枝盛花期。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提供食宿服务,还准备了荔枝酒、荔枝果干等特色农产品,让游客在赏花之余品尝当地美食。随着荔枝生长周期变化,还将适时推出采摘等特色体验项目。
龙华区美仁坡村荷塘里的荷花摇曳生姿,在晨光的映照下美不胜收。记者 康登淋 摄
延伸产业链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丰富的体验场景不仅为游客带来多元乐趣,更成为撬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支点。毗邻三角梅共享农庄的道崇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打造了集采摘园、农家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游客既能漫步绿野感受自然气息,又可参与农事体验,在沉浸式互动中寻找乡愁记忆。“农庄开业后村里人气明显提升,春节期间举办的乡村晚会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赏花。”道崇村村民李雄财说。道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海山表示,将抓住赏花经济带来的机遇,持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龙华区新坡镇的海口兰花产业园则构建了完整的热带兰产业链,园区培育近百个兰花品种,并开发出精油、护肤品、文创等深加工产品。“我们专门设置了观光区和研学课程,让游客既能欣赏花海美景,又能深入了解兰花文化。”海南柏盈兰花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基森介绍。
美仁坡村在荷花产业创新发展上同样成效显著。去年推出的国风荷花花束与文创月饼,巧妙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获得市场热烈反响。“未来计划开发荷花主题亲子游、研学游项目,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吴挺鸿向记者描绘着发展蓝图。
美兰区大致坡镇咸来片区(包括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美良村、大榕村)则发展了富贵竹、朱蕉、巴西铁等十余种花卉,种植面积达6320余亩,年产量约2亿株,带动千余户农户从事花卉种植及相关产业。
这些绚丽的花朵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海甸岛小红帽咖啡店因一面绚丽的炮仗花墙成为网红打卡地;美兰区北侃村的油菜花田频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漫山遍野的荔枝花海,提前三个月就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
从单一观赏到多元开发,海口通过“鲜花+”模式,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创新链赋能为路径,正在将传统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为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形态,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生动注脚。
近日,美兰区北侃村的油菜花田迎来盛放期,金浪翻滚的花田间,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市民游客。 记者 康登淋 摄
配套渐完善 四季生金路更宽
目前,海口花卉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据统计,全市现有花卉企业200余家,专业合作社30家,花卉种植农户超800户,从业人员约2.5万人。截至2024年底,全市花卉总面积达6.8万亩,年产值11.3亿元,已培育出云龙岭脚切叶基地、十里花卉长廊、新坡兰花基地、东山文心兰基地等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其中,海口鲜切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约8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叶生产基地。
如何将“春日限定”的赏花热潮转化为四季可持续的“美丽经济”,成为海口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课题。“当前亟需突破‘昙花经济’的局限,实现从‘观花流量’到‘产业增量’的质变。”海南自贸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世杰指出,应着力构建“赏花+”多元融合模式,通过“赏花+农业”,推广“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机制,引导种植特色经济花卉,实现景观效益与农业增收双赢;借力“赏花+文化”,深度挖掘海口历史文化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赏花线路;依托“赏花+乡村游”,将赏花点与周边景点串联,形成一日游或多日游线路,如将三角梅共享农庄与龙塘镇长泰村等景点联动,构建深度体验闭环。
李世杰还建议,海口需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硬件方面,要完善赏花区域交通路网,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合理规划停车场,切实解决游客出行问题。软件方面,要提升配套服务水平,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丰富游客体验。同时,要强化“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渠道开展常态化宣传,扩大影响力。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将重点推进花卉全产业链升级,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赏花线路,促进花卉种植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让“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美兰区演丰镇曲口渡口花开正盛,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记者 康登淋 摄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让“花经济”绽放持久魅力
□记者 龙易强
海口的赏花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将赏花与休闲、文化、美食等业态深度融合,形成了“赏花+”复合型旅游模式。这种创新融合不仅为游客带来多维度的体验,更为乡村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要实现“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海口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三角梅、兰花、荷花、水菜花等丰富多样的花卉资源。这些花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发展赏花经济时,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挖掘各地资源特色,打造“一地一花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要让“花经济”突破季节桎梏,需构建全周期产业生态。一方面,通过设施农业技术和园林造景技艺,实现错季栽培和观赏期延长;另一方面,创新产品形态,开发冬季温室花展、夜游花海等特色项目。更重要的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产业,培育自然教育研学项目,开发芳香疗法等康养业态,让“美丽效应”从春季绽放转为四季生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