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52个“无废细胞”绘就椰城绿色拼图
商场里,市民自发携带环保购物袋;截至今年一季度,27.5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21%……四月的海口,海碧天青,漫步街头时,人们不难发现,“绿色低碳”已逐渐成为市民生活新风尚。
2022年,海口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3年1月,《海口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拉开序幕;2024年,海口印发《2024年海口“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海口市“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无废城市”建设的各项措施,截至当年底,全市共建成52个“无废细胞”,覆盖14个领域。如今,“无废”理念正在椰城蓬勃生长,城市精细化和现代化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记者 孙士杰 摄
A “无废细胞”串珠成链
“无废细胞”是指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方面工作绩效突出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是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三年来,海口不断激活“无废细胞”,打通城市绿色生活发展“大循环”。
“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有机体,由社区、工厂、园区、校园、商场、医院等细胞单元组成,而‘无废细胞’的代谢水平决定了‘无废城市’机体的健康水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去年新增32个“无废细胞”,类型拓展至“无废学校”“无废小区”等14个领域,并首次评选出“无废工地”“无废小区”等“细胞”,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4月26日,记者走进海口首批“无废工地”海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安装在工地上用于自动监测颗粒物浓度的“扬尘实时监测系统”显示:温度26°C、湿度85%……“我们从源头减废、现场资源综合利用和场外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海南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可循环利用钢模板、第四代空中造楼机等技术建造,钢模板重复利用率约90%,建筑垃圾减少约40%。
在旅游领域,海口各酒店和景区推动旅游行业逐“绿”而行。2024年,全市新增4家“无废酒店”,3家“无废景区”。“响应环保号召,我们酒店不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剃须刀等一次性用品。”顾客在海口西海岸假日酒店办理入住时,前台工作人员总会耐心地介绍“无废酒店”的相关举措,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入住始终。
海口希尔顿酒店率先将客房洗护用品升级为循环大瓶装,年减少塑料垃圾量超3吨;海口江东新区试点建筑垃圾“身份证”制度,每块被拆除的建材都可溯源至原始建筑……在海口,“无废酒店”“无废景点”“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一个个“无废细胞”单元融合共生,串珠成链,共同构建椰城这座绿色生态家园。
垃圾分类投放在海口各小区推行,环保生活方式已成为市民生活新风尚。记者 康登淋 摄
B 创新实践打造样板
4月25日下午,记者在海口五源河农贸市场看到,可降解塑料袋已被广泛使用。“我们会主动向顾客提供可降解塑料袋,为环保尽一份力。”摊主张华燕说。记者从市禁塑办了解到,随着“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海口农贸市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集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截至今年3月,全市农贸市场集采塑料替代品超过2.92亿个。
不久前在海口圆满举办的第五届消博会是一场“绿色、零碳”展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全部使用了绿色电力,在参展、搭建、出行、餐饮、物流等方面,各环节均采用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不仅如此,包括文创、服饰、鞋履、食品、箱包、香化等在内的多家参展企业还携带融入绿色低碳理念的产品亮相,将环保践行到底,成为海口“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新窗口。
此外,垃圾减量、废物回收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83.15%,再生资源回收70.1万吨。目前,海口已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正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回收链条,采用“全分类、全收运、全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海口各项目工地都配备了“扬尘实时监测系统”,可即时显示项目周边的空气质量数据,有助于处理空气污染问题。 记者 苏弼坤 摄
C 激活城市绿色基因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当天,市民马晓嘉带着随身杯在友谊阳光城的“星巴克”领取到了一杯免费咖啡。“自带杯既省钱又环保,我今天买咖啡减了5元,还节省了一个纸杯和吸管,一举两得。”她说道。
建设“无废城市”需要全民参与,环境教育的力量必不可少。2024年,海口共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及生态保护宣教活动141场,吸引超过3000人次参加。今年,在“国际零废物日”主题宣传活动中,海口通过多元互动形式向社会传递“无废城市”建设理念。
千万个“无废细胞”交织成网,激活城市绿色基因。去年12月,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形象海外传播论坛暨2024中国企业ESG蓝皮书发布会上,来自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的短视频作品《无废椰城美丽海口》入选“无废城市中国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十项优秀案例,让“无废之风”悄然吹遍椰城。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研究制定《2025年海口市“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各项建设工作,以保障废弃物安全、规范处理,全面助力海南“无废岛”建设。
第五届消博会在布展和展品方面,都呈现出“绿色、零碳”的环保理念。记者 苏弼坤 摄
记者手记
无废城市建设 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 黎越
“无废”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建设“无废城市”,需要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全民参与的“基层实践”。无废城市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当环保袋取代塑料袋、当共享单车替代短途驾车、当“光盘行动”成为就餐习惯……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正是我们所在城市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海口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和末端无害化处理的新路径。
作为美丽椰城的建设者,也是美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市民该如何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使用随身杯、购物袋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些行为,都能为海口打造低碳绿色生态之城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海口将不断扩大“无废细胞”覆盖面,让学校成为环保教育的摇篮,让社区成为垃圾分类的前沿,向更多市民群众普及环保知识,让行走在椰城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无废城市”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唯有如此,“无废”理念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椰城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