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名家
临高人偶戏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文化,与京剧等戏剧一样,其传播主体是人,与京剧有梅兰芳、粤剧有红线女、黄梅戏有严凤英等大师一样,临高人偶戏也有自己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和演员……
著名演员人才辈出
金童刘和贵
刘和贵( 1910~1974 年),男,临高人偶戏著名演员,主工小生,乳名那圣,系临高县波莲镇和棉村人。出生于农家,九岁读私塾,读了三年诗书,后因家贫失学,到美鳌村舅父家放牧。
刘和贵秉性聪慧,生性乐观好动,整日又唱又跳,特别爱唱民歌,看过戏班演出之后便爱上了“啊罗哈”,放牧时喜欢骑在牛背上或在草地上唱几段,自娱自乐。民国十二年( 1923 年),刘和贵被班主雷华看中,带入戏班学唱小生。刘和贵勤奋好学,几年后,技艺大进,被观众亲切称为“小小生”。后来与正旦刘教英同台搭演,更是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成为当时人偶戏艺坛上一对妇孺皆知的“金童玉女”。民国二十七年( 1938 年),因社会动乱,戏班被迫停演,雷华班也因没戏演无法维持生计而宣告解散。刘和贵等也只好另谋生计,回家务农。不久,刘和贵想方设法欲重新组班演戏,当他得知与他合作多年的刘教英被卖给那大镇万发公司某职员为妻时,心中不忍,遂步行几十里到那大镇当工人,设法靠近并找到刘教英,劝其重返舞台。刘教英也留恋他俩搭演的美好时光,不久,筹钱赎身,重返家乡组班演戏,二人又重新活跃在人偶戏艺坛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组建临高县第一个职业木偶剧团--木艺剧团,刘和贵被任命为团长兼主演,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刘和贵嗓音佳、音质亮,唱腔流畅悠扬,韵味浓厚,吐字准确清晰,行腔运调缜密绵延,富有弹性,常令听者回肠九曲。刘和贵记忆力强,他演过的二百多出剧目均能熟记,因文化功底好,熟悉历史掌故颇多,故能随唱随编。 刘和贵名气虽大,但仍虚怀若谷,常虚心向同行讨教。每到一地演出,喜走门串巷,与人交谈,并抄录了不少典故诗联,并熟记于心。出演时常能随机应变,贴切地运用典故诗联,赋予剧情或人物新意。刘和贵在《海瑞被囚水牢》剧中,列举历代忠臣受难,为官清廉,爱民等掌故,一连数百句唱词不重复,使人百听不厌,受益匪浅。
刘和贵最为拿手的剧目有《海瑞被囚水牢》、《樊梨花》、《拜寒江》、《潘葛祭妻》、《薛丁山征西》、《李旦下淮》、《武王伐纣》、《纣王化身》、《王其青进花园》等几十出戏。他饰演的薛仁贵、薛丁山、狄青、海瑞等角色,最为出色,令观众长期传颂不衰。
玉女刘教英
刘教英,女,临高人偶戏女演员,主工旦行。乳名妚教,临高县皇桐乡和伍村人。自幼爱看爱唱人偶戏。十二岁时入雷华班学唱旦行戏,因与刘和贵配合表演“珠联璧合,”很快崭露头角,深受观众所赏识。
没过多久,她和刘和贵成为人偶戏艺坛上一对深受群众喜爱的“金童玉女”。后来,这对人偶戏最佳搭档因社会动乱,民生无着,戏班停演而惜别,各奔西东。刘教英后来嫁到和舍镇先光村,因与丈夫感情不合,被卖给那大镇万发公司某职员为妻。但生活仍不尽人意。不久,刘和贵闻讯从家乡和棉村来寻她,而她亦一直留恋着戏班。几天后,刘教英毅然筹钱赎身,与刘和贵同返临高,组班演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教英在木艺剧团担当主演。1958年,她被派往广州学习,在这期间,刘教英学习掌握了很多木偶操纵表演技艺。刘教英学完艺返回临高,带领剧团人员着力对偶像脸谱进行改造,加大了偶像头部,使偶像更为生动,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刘教英还将操纵木偶的双手由服装内改为服装外,使木偶表演更具灵活性和更有利于表演舞蹈。刘教英戏路宽广,文、武旦全能。她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并且能随编随唱,唱腔清脆亮丽,优美动听,扣人心弦。刘教英在《拜寒江》中饰演樊梨花,与薜丁山(刘和贵饰演)对唱一个多小时,唱词通俗易懂,情真意切,腔调优雅、圆润、流畅、唱到情动之处,声泪俱下,被誉为“千古绝唱”,令观众无不为之唏嘘叹服。
刘教英的表演台步优美,婀娜多姿,功架稳健娴熟,表演刚柔相济,武中带文,形神兼备,故而深受观众喜爱,备受推崇。刘教英一生出演剧目颇多,最拿手剧目和角色有《穆桂英》和剧中的穆桂英、《木兰从军》及其中的花木兰、《昭君出塞》及其中的王昭君、《邓怀玉下山》及其中的邓怀玉、《拜寒江》及其中的樊梨花等。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