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势头前景广阔
如今,人偶戏在临高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县戏团这家专业人偶剧团外,全县还有近10家民营人偶剧团,每个团的人员配备约20人至25人不等,全县从事人偶戏演出的专职人员近300人,一年演出2000多场,观众达80万多人次。这在传统戏剧极不景气的今天,成了一道亮丽而炫目的风景。
由于人偶戏通俗易懂,所以大多数的临高人都会唱人偶戏,人偶戏正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并正在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临高人偶戏艺术以其历史悠久、艺术独特、内容丰富、社会基础广泛、发展势头良好以及它在临高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使临高成为人偶戏艺术之乡。
据资料统计,解放前留下的剧目约有300多个,解放后经整理改编上演100多个,还先后移植改编其它剧种剧目《江姐》、《秦香莲》、《张四姐下凡》、《春草闯堂》、《海瑞驯虎》等30多个,创作剧目有《海花》、《闹钟爷爷》、《荔枝树下》、《一碗鸡汤》、《王佐上任》、《莲花仙子》、《鹿回头》等7个剧目。 其中《海花》、《闹钟爷爷》1981年晋京演出时获演出奖;而《莲花仙子》1992年晋京演出时获音乐创作奖和演出奖。
其他许多地区演出木偶戏,只设小小的舞台。台上围着布幛,演员手擎仗头木偶,在幕后操纵和演唱。而临高县的木偶戏演出时,则是采用大舞台,不设布幛,演员擎仗头木偶化装登台,互为一体,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从古至今,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木偶艺术园地稀有剧种。
如今,临高县现有的10家人偶剧团,除了农忙时节,他们还深入到临高的各个村子里演出,一年大约有260多场演出。除了演出经典剧目,他们与时俱进,也在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发展。
2003年,临高中学一名18岁的中学生成功地将摇滚元素与人偶戏融合在一起。他创作的剧目《青春旋律》在临高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汇报演出文艺晚会上,赢得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并获得好评。
如今,从事人偶戏工作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保护好人偶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努力将传统的人偶戏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许多新的剧本,增加新的表演形式和新的演绎手法,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和尝试,赋予这一古老剧种新的活力……
(编辑:陈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