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昌市文教镇美竹村郑庭笈将军故居。门前一块大石篆刻着“郑氏祖居”四个大字,书写者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显示着主人不一般的经历。一片古老苍翠的原始林木,将故居笼罩住。
故居坐西南朝东北,风格颇为独特,有宏阔之气势。占地4000平方米的两栋大屋被围在红墙之内,围墙内的六间正室,外加两侧整齐划一的两栋横屋,一共24间房子,宽敞通透,可如今却少了些人气。1937年建成的祖居,正门题“书带草堂”,门联为“美创陶公业,竹得君子居”,表明主人的清高和意趣。
2008年10月20日,我们恰巧碰上郑庭笈将军的原配夫人黄舜英老人被女儿和侄儿们从海口接回老屋,安享最后的年月。已过百岁的老人,高挑的个子,白皙的脸庞,眉目清爽,神情安详。
侄子郑心松说,郑庭笈1925年考取黄埔军校后,一生戎马,很少回乡。郑氏四兄弟在功成名就后的1937年,合资兴建了这座远近闻名的祖居,祖居的正堂挂着郑庭笈一生主要活动的照片。其中一张老照片上,英俊的青年与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相偎依,那种透露出来的甜蜜和温馨让见者为之动容。
郑心松说,那是郑庭笈与后任妻子冯莉娟的新婚合影。莉娟是满族,北京人,他们的婚姻分分合合,这最后一合还是由周总理搭桥,最生动不过地折射出国共两党的一段历史了。
周总理搭桥郑将军复婚
郑心松介绍,1959年12月,郑庭笈与末代皇帝溥仪、杜聿明、宋希濂等13人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成为共和国特殊的新公民。周恩来总理亲嘱专人安排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他们进入新社会后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也很关心。
这一年的12月14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郑庭笈和杜聿明、溥仪等11人乘专车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的家。席间,周总理问到郑庭笈的家庭情况。郑庭笈不想隐瞒总理,他说他的妻子叫冯莉娟。1948年他被林彪的部队俘虏后,本来朋友已经为冯莉娟和孩子准备好了去台湾的船票。但是,深爱着丈夫的莉娟听到郑被俘后在哈尔滨发表的一篇讲话,决定留在海南文昌老家等候丈夫。1954年,在郑氏祖居寂寞不安生活了几年后的她决定返京,期望可以见上丈夫一面。可是,当她回来后,因是战犯妻子的身份不能安排工作,无奈之下,她决定和郑庭笈离婚……
周恩来听后沉思片刻转过头去对当时也在场的张治中说:“那你们应该动员他们复婚嘛!”事隔一年之后,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委托张治中在颐和园邀集黄埔同学聚会时,还记挂着这件事。他一见到郑庭笈,第一句话就问:“你复婚了吗?”
毕竟是黄埔师生啊,郑庭笈眼圈发热了。在周恩来的进一步安排下,1961年3月,郑庭笈被分配到政协任文史专员,每天到文史资料委员会去上班;全国政协也将莉娟调到他身边做打字员。不久,郑庭笈夫妇终于重新恢复夫妻关系。他逢人便讲:“如果没有周总理,我们夫妻不会破镜重圆。可以说,周恩来就是我们的红娘。”
1925年,郑庭笈年方20岁。此时的国民革命在广州轰轰烈烈地进行中。和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郑庭笈怀抱梦想跨海而去,考取了被誉为“中国西点军校”的黄埔军校,入读第五期步科。这一年,和郑庭笈一起考取黄埔军校的,仅文昌一县就有40人左右,1927年8月15日在南京参加毕业典礼。从此,郑庭笈走上从军生涯,官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副师长,第五集团军第四十八师师长,第六军副军长兼109师师长,最后成为49军军长,直到1948年在东北战场上兵败被俘。11年后,才出现了周总理做媒这一幕。
远征倭寇血战昆仑
顺着郑心松的引领,我们来到郑庭笈位于屋后的长眠地,刚刚在正堂中看到的那一对幸福的伴侣,此刻已变成两个坟头,不能再开口和我们说话。赫然在目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所赠送的挽联,红色的字体铭刻在墓碑上让人不能忽略而过。挽联为:远征倭寇英名著,血战昆仑国史光。
1939年12月,郑庭笈参加抗击日寇的昆仑关战役。这是杨振宁下联提到的。这一年的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的计划正面对抗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的一笔浓彩。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郑庭笈的迂回部队建立了功勋。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日本“猛将”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郑庭笈部队的炮火击中的,最后于24日身亡,震惊日本朝野。
根据有关史料,界首高地位于广西昆仑关北,是日敌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正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郑庭笈的一师第三团;12月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生命顽强进攻,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可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这成为郑庭笈指挥作战史上一个不能绕过的战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而副师长正是以威猛勇敢闻名的郑庭笈。杨振宁“远征倭寇英名著”说的正是郑庭笈的这段经历。
1944年3月8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200师星夜赶到缅南平原的小城同古。同古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19日,追击撤退英缅军的日军,率先与防守同古的第200师先头部队接火。战讯传来,师长戴安澜宣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熟知这段历史的郑心松说,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然而进入4月,缅甸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最后,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战死军中,年仅38岁。郑庭笈继任师长,与敌人做最后的抵抗,直至1944年8月,死伤惨重的远征军依然坚持到最后。从此,郑庭笈威名大振。事毕,蒋介石授予他云南昆明机场警备司令,又隶属杜聿明麾下,直到1948年大决战时刻,被黄埔同学林彪俘虏于锦州。
世事完毕长眠故乡
1996年,郑庭笈走完他92岁的生命,最后与后来的妻子冯莉娟长眠在自己的祖居旁。
值得玩味的是,郑庭笈逃往台湾的部属感叹曰:古云: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惧死,则国事可为。庭笈久从戎马,为国效命。历生死之间者数,因有重生之号。须倪毫发之间,生死立判。
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将军不死沙场,其福耶?其祸耶?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