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明代海南著名诗人:王佐文章修政事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魏如松 时间:2010-08-12 10:29:42 星期四

透滩村礼魁坊建于明朝景泰年间

  王佐画像

  王佐被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他宦海沉浮20载,虽仕途坎坷,却始终勤政爱民。作为一名学者、文学家,王佐在诗文方面的成就,更为后辈学人钦佩。近人日本学者小叶田淳在《海南岛史》一书中认为,“以诗文论,在海南人士中首先推王佐”。

  日前,海南提出建设诗歌岛的计划,希望以此推动海南文化繁荣,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海南有诗歌创作的辉煌历史,其中既有移民创作,也不乏本土诗歌名家。有明一代,海南本土诗人王佐,以“吟绝”著称,他与丘濬、海瑞、张岳崧齐名,并称“海南四大才子”。

  透滩村走出的才子

  临高透滩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这里宁静幽雅,民风淳朴,是著名诗人王佐的故乡。

  海南日报记者同省政协文史委考察团一行十余人,从临城驱车前往这个闻名遐迩的名人旧居。车过博厚镇,经过一片林区,沿着一条新铺的碎石路慢慢前行,来到了透滩村口。

  一位骑摩托车的老人迎面而来,黝黑的脸庞,矍铄的精神,显得十分硬朗。得知海南日报记者一行来意后,这位热情的老人为我们当起了“导游”。

  老人名叫王亦俊,自称是王佐后人。他引领着我们来到村东边一处牌坊前,“这是明代皇帝为表彰王佐才学,专为其立的牌坊。”

  在坊额正面,用楷体横书有“礼魁”二字。围绕“礼魁”坊一周,该坊有四柱三门,设有防风掌,还有三间瓦楞式石雕顶盖,但一副次间却已不知了去向。 

  通行的临高县文联主席王子武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王佐20岁时考中了礼经魁,后入国子监深造。学校每年举行考试,他都名列第一。明景泰5年,政府推行‘崇节俭’的政策,对国学生进行甄别,裁减了大部分生员,但王佐却以出色的才学留了下来。”

  实行淘汰与鼓励政策同时,代宗皇帝御令监察御史王烈等人,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透滩村,建竖“礼魁坊”。

  说起王佐的才学,他从小就表现出卓尔不群的品质。王佐7岁丧父,8岁时母亲唐氏带他到琼山冯源教谕处接受启蒙教育,深得冯老师喜爱。

  王佐儿时大部分岁月生活在琼山外祖家,前后接受琼山两位名士唐舟和丘濬的训诲。王子武说,“有了良师谆谆教导,加上自身孜孜以求,王佐文思大进,既学得处世道理,也探索到上进道路。”

  明正统十二年,20岁的王佐到广州参加考试,考中了礼经魁。翌年,参加京试,王佐考进士,没有入选,便留京进入国子监深造,以备三年后再考。

  王佐在国子监深造期间,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曾有“学冠两监”的雅称,王亦俊曾听老人讲,“王佐曾到内阁大臣胡先生家做客,一进门,看见墙上画中有一对丹顶鹤,立即驻足吟诗:‘头戴红冠穿白衣,徘徊岸上立窥鱼……’为了切断王佐诗路,胡老先生拿起墨汁泼向画中的丹顶鹤,于是王佐灵机一动,顺水推舟续吟:‘只因贪食归来晚,落入文官洗砚池’。胡老先生听后,连连点头,夸赞王佐有才。”

  坎坷仕途道路

  王佐在国子监,经历了正统末到景泰、天顺三朝,在北京太学一呆就是19年,却始终没有考取进士。

  明代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作为应试内容。这些规定在王佐看来,既不是衡量才能的实际标准,也未必能测出真正的学问。

  王佐一生官运不佳,年近40岁才开始步入仕途。他在粤闽赣三地为官的经历中,所任官职也都不大,且一直只是副职。

  王佐最初是到广东高州任职,王子武说,“当时广西边境扰攘,高州、化州一带动荡不安。王佐到任后,就深入乡间,认真了解地方动乱根源。随后呈上《边情策》一文,提出一系列治理的意见。都御史看后,十分赞赏王佐的见解,照着《边情策》策略实施,结束了高、化频繁动乱的历史。”

  王佐在高州、化州生活了3年,频繁出巡,写下了《吴川归舟》、《信宜道中》等爱国忧民的诗篇。

  离开广东后,王佐又先后到福建、江西任职。在福建,他出任福建邵武府同知,这同样是一个给地方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官职。虽然又是副职,但王佐同样干得有声有色,深得民众爱戴,官民齐声称赞他是“仁明司马”。

  王子武说,“这一时期,王佐正当壮年,他四处巡访,行踪所至,诗性唤起,写下了哲理诗《建阳道中步黄内翰仲昭韵》,还写出了《光泽道中纪事》、《上杭道中》,以及政论文《名实辨》等著作,王佐的才华与名声也因此传遍八闽大地。”

  王佐62岁改调江西,伴他上路的,依然是个知府同知的副职,和两袖清风以及舟船上满箱的书籍。

  三地为官,王佐始终坦荡耿直,既不趋炎附势,又不阿谀奉承。他为官勤恳,政绩廉明,为官20年虽不得升迁,但却毫不在意,始终把行道惠民当作为官之道。

  因此,即使他官位不高,每一离任,也总有人为他修建祠堂,以作纪念。

  回乡著写爱国文章

  王佐虽然在仕途上比较坎坷,但其以文章修政事,在文学创作上却是一位成果丰硕的作家,《琼台外纪》、《鸡肋集》、《庚申录》、《纪籍目录》、《珠崖表录》等都是他的作品。

  弘治5年,王佐65岁,深感为地方官员20余年,三处萍踪只为知府副职,政治抱负施展已经无望,因此呈辞返乡。

  王佐回归故里,凭借着透滩村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海内外采集回400多种花卉,营造起“聚景园”。

  王亦俊说,“当年的聚景园,绿树成荫,奇花异草四季飘香,王佐曾吟咏《桐乡夏荫》诗一首。后来,‘桐乡夏荫’便成为了临高一景。”

  王佐一生饱读诗书,晚年回家后,没有忘记恩师丘濬“已有三恨,郡牒未修一也”的嘱托,不顾年老体衰,广采博览古今文献,编就《琼台外纪》一书。

  《琼台外纪》记录了海南的风士人情,地理山川等内容,为琼州府志的修定初步奠定了基础。王子武说,“唐胄在编撰《正德琼台志》时,继承了这一著作,并给王佐极高评价,‘外纪一书乃王桐乡先生平生精力所在,海南历朝掌故史事,依懒王佐《琼台外纪》而得以传世。’”

  《鸡助集》是王佐另一代表作,该书有诗302首,杂文82篇。王子武介绍,“《鸡助集》是王佐诗文汇集,尽管王佐著作足以藏之名山,但因其地位不高,著作由官方镂刻不太可能。嘉靖4年,唐胄把老师弃世10余年的著作《鸡肋集》加以整理。后由王汝铨补正残缺,于明末刻印,是为首刻。”

  《鸡助集》中诗文,多属激浊扬清之作,其遣词命字,皆发于胸臆。王亦俊讲述著名作家茅盾来海南时趣事,“茅盾来海南深入生活,在路旁见到‘鸭脚粟’,他从提袋里掏出王佐《鸡肋集》,翻到‘鸭脚粟’一诗对照,深为赞赏王佐的文学才华,认为王佐格物致知的才华十分值得歌颂,并誉王佐为爱国诗人。” 

  1989年,时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的许士杰也曾题赞诗,“不趋权势不矜骄,嗜读诗书志贯霄;鸡肋自谦多趣味,关心民瘼永心焦。”(记者魏如松)

  爱国爱民是《鸡肋集》主调

  王佐一生书写了大量作品,《鸡肋集》一书,无论是从文学或史学角度考量,都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鸡肋集》中的诗文,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民族、热爱家乡风物、探索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思想。

  《读宋史》一诗:“南边七叶选重光,世及重昏亦可伤。宫色渐非天水碧,柘袍又看女真黄。外夷岂敢分中夏,一汴何因说二杭。堪恨三朝谋国是,是谁惟有杀忠良?”该诗历数宋室兴亡的史实,以表示吊古之情。语调悲壮,教人汲取历史教训。表达了王佐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

  《天南星》中的:“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诗中写到海南多产天南星,每年当8月饥荒时节,贫苦百姓便以此采来充饥,往往导致中毒。在肯定天南星作用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百姓困苦生活的关注。

  在《鸭脚粟》中:“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三月方告饥,催租如雷动……琼民百万家,菜色半分病,每到饥月来,此草司其命。”这些诗句,描写了鸭脚粟这种野生植物,每当到了3月、8月青黄不接时间的作用,道出了诗人对百姓贫苦生活的忧思。

  在《椰园写景二首》中,“九天仙子送琼浆,散入园林万颗黄”,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描述椰子汁贵若琼浆,表达了对椰肉鲜嫩甜香的赞美,同时指明了海南是个富庶的地方。在《槟榔》中,“风味何所嘉,非蜜非饧饴…入体散无声,满面春熙熙。”这里写槟榔是消炎的良药,揭示了槟榔的功能。王佐赞美椰子、槟榔,对当下经济开发来说,也同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