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曲艺
琼剧优秀剧目赏析之《搜书院》
来源: 海口网人文 作者:综合编辑 时间:2010-08-15 10:15:52 星期日

  故事梗概

  《搜书院》是海南家喻户晓的故事,著名琼剧剧目。此故事在民间流传二百多年。五十年代,海南琼剧界将之编写为《搜书院》琼剧剧本,由琼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黄文、陈华、红梅主演,深受海南人民喜爱。

  剧本描写的琼台书院坐落于原海口市东南几千米远的府城,是清代海南岛的最高学府。书院掌教谢宝是海口南六甲龙歧村人,曾名登二甲进士,授肇庆府正堂。但因为他无心仕途,不久便辞官归田,愿为栽桃育李而掌教书院。又因为他秉性刚直,胸持正气,便有智救弱女的故事广为流传。琼剧《搜书院》便是据此逸闻敷衍而成,内容大同小异,甚是曲折动人。

  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又一年的清明节过后,海南正值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时节,道台府中的小姐禁不住闺房寂寞,逼迫婢女紫莺引路出游五公祠。恰巧这一天,琼台书院的莘莘学子也相邀来此一游。正在涂鸦作画的书生张日旻,无意间看见一位弱女惨遭毒打,便急忙赶过去阻止。待问过才知道,执教小姐读书的舅爷仗着姐姐乃道台夫人,便无理迁怒于紫莺,以至棍棒相加。张日旻深表同情,忙用画绢为紫莺裹伤,紫莺十分感激地看了日旻一眼,日旻也同时投去深情的一瞥。不想只一看、一瞥,便牵动了他俩珍藏于心底的一片柔情。紫莺恋恋不舍离去,日旻脉脉含情作别。回到道台府中,紫莺受尽夫人的责骂倒是预料中的事情,可她万万没有想到,道台竟将她许与总镇为妾。如闻晴天霹雳,紫莺死不顺从,连夜改扮男装,逃来书院向张日旻求救。事情既已至此,日旻便将与紫莺相识,紫莺因逃婚而夜至书院一事,在掌教谢宝面前和盘托出。谢宝深为道台、总镇的所作所为而不齿,毅然让紫莺暂且藏身书院。可就在这个时候,总镇带兵气势汹汹而至,以寻人为由,要搜书院。谢宝沉着应对,巧作周旋,在与总镇同往道台府索取公文的途中,将早已藏在轿底下的紫莺放走了。一场风波过后,书院又恢复了平静,紫莺与张日旻也如愿以偿,双双比翼于蓝天下,徜徉于花丛间……

  艺术形象

  在这里,剧本不惜泼墨,塑造了谢宝的艺术形象。尽管在剧中描写谢宝的篇幅并不多,但由于笔墨比较集中,情节也比较丰富,所以写得有声有色,不失为血肉之躯。谢宝的第一次出场就写得很精彩,可谓神来之笔。戏发展到了第四场,谢宝这才迟迟登台“亮相”,很像古诗所云:千呼万唤始出来。显然,这样的艺术处理能吊起观众的胃口,激发观众的情绪,获得的效果是十分强烈的。但在此之前,必须善于进行远的铺垫,近的蓄势,为人物的出场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搜书院》在这个方面,无疑费了一番心血,下了一番工夫。在谢宝出场之前,剧本倾尽笔墨,只写紫莺的悲惨遭遇:一个孤独无援的弱女,犹如石缝间长出的一株小草,挨尽了风雨的侵袭。于阳春之日,伴随小姐郊游五公祠,竟又无端祸起,蒙受不白之冤。这些饱蘸着血与泪的笔触,既唤起了观众深切的同情,又为谢宝的出场作了远的铺垫。继而围绕着人物的命运,剧本又生发开去,形成了近的蓄势:紫莺不甘为妾,决意轻生。小姐出于侧隐之心,帮助她连夜逃走。然而,夜正深沉,路途坎坷,举目无亲的紫莺又将何处投身呢?会不会刚出狼窝,又入虎口?观众在关注着紫莺命运的同时,是多么希望有人见义勇为,济人之难啊!在观众期待的目光中,舞台深处终于亮起了一盏灯笼,由远而近,渐渐地看清楚了灯笼上“琼台书院”四个大字……谢宝出场了,他这样的第一次的“亮相”,便如同暗夜中点燃着的灯笼划出的一线光亮,捧出的一缕温馨。这是观众所期盼的,也是剧本所追求的。

  恩格斯有句至理名言:文艺作品中“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这一个’”。在完成了人物第一次的出场“亮相”之后,最为重要的便是筛选典型的事件,营造典型的环境,塑造“这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搜书院》正是这样浓墨重彩地致力于此。按理说,封建社会里的书院学馆,女子从来都被拒之门外,是不应该发生解救婢女的故事的,可不该发生的故事却偏偏发生了。这个典型事件所营造的典型环境,使人不由想起了王实甫的《西厢记》。剧本所描写的普救寺乃一方佛门,素来清心寡欲,是容不得男欢女爱的,但是剧中的相国小姐崔莺莺与洛阳书生张君瑞偏偏在这里从相识到相爱了。王实甫做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平和,选择了一种宁静。这样的选择带来了两个方面很好的审美效果:一是让正常的恋爱和婚配与禁欲主义的佛门构成一种对比,从而在反衬中弘扬了人类正当、健全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二是让男女主角的恋爱活动获得一个宁静、幽雅的美好环境和氛围,让他们诗一般的情感线索在诗一般的环境氛围中绵延和展示。这两个方面的互相融会,便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嘲弄:杜情绝欲的佛门,竟然是一见钟情的、既神秘而又妥帖的场地。在这一点上,《搜书院》和它颇有相似之处。堂堂的书院,栽桃育李的孔门圣地,竟接受了一个星夜逃婚的婢女,这不能不说是对朱程理学的一种历史的嘲弄。而谢宝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恰恰寓于这种历史的嘲弄之中。诚然,谢宝也了然于胸,他做出的这个举动,和崔莺莺、张君瑞一样,是一次冒险。不同的是,崔、张是在佛门做着爱情冒险,而谢宝则是在书院做着人格冒险,而且这个冒险性更大,稍不小心,不但毁了整个书院,连他自己也身败名裂,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他并不犹豫,也不退缩,因为他毕竟不是斤斤计较的市侩,唯唯诺诺的小人,而是坦坦荡荡的君子,堂堂正正的男儿,长一身胆略,持一腔正气,刚直不阿,迎风而立。他掌教书院,不只关心讲台上的授业,寒窗下的解惑,更关心书院外的世界,关心外面世界里发生的事情。“非因风弄竹,不是雨霖铃,民间多疾苦,田野有悲声。”透过田野一阵阵的悲声,他看到了多少弱者孤独无援,求告无门,多么需要人们寄予同情,伸出援助之手,以凛然之正气填人间之不平,补人间之遗恨啊!所以,当听了张日旻的一番陈情,他的心被震撼了,被激怒了,决心由此付诸行动,向不可一世的恶势力发起进击,向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奋起挑战!于是,他凭着他的智慧,凭着他的胆识,演绎了一个智救婢女的悲壮的故事。而他的名字,他的形象,便也如同故事一样千古传颂,熠熠生辉。

  人物的艺术形象立起来了,整出戏也就由此立起来了。虽然琼剧观众偏重生、旦戏,对须生戏不太看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搜书院》这出须生戏就很有生命力,从解放前演到解放后,从海南岛内演到东南亚一带,观众无不认可,受到普遍的欢迎。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剧本所塑造的谢宝形象,以其鲜活的血肉之躯,吸引了观众,感染了观众。这便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是生、旦戏,还是须生戏,只要写好了人物,写活了人物,显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就必然会拥有市场,拥有观众。《搜书院》便是一例。

  部分唱段戏词

  1、学生本是洁白心怀:

  (老师)张日旻你这奴才,行为不正招祸灾,你竟敢把丫环诱拐!怨我施教非得其才,琼台书院名声败坏,累及为师怎做主宰?

  (学生)老师呀!清息怒火先莫责怪,听学生把详情禀来,只因镇台将那丫环残害,强迫为妾送给道台,丫环来此并非诱拐,弱女私逃为避祸灾。老师呀!学生本是洁白心怀,老师明察容情酌裁。

  (老师)类同登徒尚且狡赖,你是须眉她是粉黛,如何相识快快讲来!

  (学生)老师再听禀明,假日郊游拾得风筝,为寄感怀偶把词填,镇台丫环来寻风筝,物归原主曾有寒暄,丫环投奔全是被迫,学生与她毫无私情。

  (老师)男女之间授受不亲,风筝题词事出有因,你俩如无男女私情,为何丫环投奔藏身?

  (学生)老师呀!扇上抄有风筝词篇,呈上老师细看分明,镇台逼婢做道台,她心不甘投奔藏身。老师呀!弱女出逃离虎穴,死里求生恳求容情!

  2、一轮明月照海南:

  主仆俩,双步月,重阳节满回书院。过佳节,酒半酣,趁着夜凉赶路忙。

  夜风习习椰影动,哈哈哈,哎呀!好月色啊,一轮明月照海南。官贪吏劣堪可叹,蛇鼠当道士民艰。

  我谢某,不求功名与利禄,清茶淡饭心自安。趋炎附势从不惯,生性刚直恨贵权。掌教琼台吾夙愿,劳心劳力两鬓斑。服务桑梓可自慰,振兴华夏育栋梁。但愿得,满园桃李争吐艳,何来悲声令人心烦。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