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海上吉普赛”:三亚疍家的独特文化风俗
来源: 信息转载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9-10 15:49:36 星期五

  在海南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民族,叫疍族。这个“疍”字很怪,它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在三亚街边卖贝壳海螺的地摊上。在地摊上写了个招牌,叫“疍家海货”。同行的一个姑娘问我叫啥字?怎么解释?我估摸着认“旦”,怎么个意思?我的确一点儿也不知道。在地摊边坐着一个戴斗笠,包花布头巾的女人,穿着绣上各种五彩图案的衣裳裤子,头始终低着,让人看不见她的真面目。我试着问她,可她连眼睛也不抬一下,懒得理我……于是我趁着有半天闲暇功夫,便去凤凰桥拍疍人的船家,拍打鱼归来的疍家男人,拍在渔码头上出卖的海产品的疍家女人,拍喧嚣噪杂的海产品市场……

  后来才知道,其所以被称为“疍”族,是因最初汉族人见疍民使用一种特殊形式船只,船首尾皆尖高,船身平阔,其形似蛋,故称“疍船”(见《太平寰宇记》),又因其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故又称“疍家”、“疍户”或“疍民”。疍民往往以船为家,每只小船体长一般不过五六米,宽约一米二。因每只小船—般只住一家人,所以又称之为“连家船”。

  连家船的结构甚为精致,上面有拱型的疍篷,用以遮蔽阳光和风雨。船侧有长桨一双,作为小船在水上划行的工具。底部的船舱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水舱用以装载鱼货,后面,的空舱用来放置衣食杂物。甲板之上、疍篷之下,小船的中。部则是蛋民日常起居的唯一室内空间。有时船舱外侧还会派上用场,一侧挂着灯笼,养着几只叽叽直叫的小鸡,一侧挂着无底的篾兜,为的是便于拉撒。船头是比较神圣的地方,春节的时候要在船头张贴吉利、的字幅。以便祈求为新一年的生活带来福气。船尾则是放置炉灶的地方,主要用来煮饭和取暖。

  疍民的经济生活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水上活动展开的。一般而言,蛋民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造船、制盐、捕鱼、采珠和运输等等,间或也有少量的妇女从事竹类编织活动。《广州杂录》云:“蛋户以舟为宅,捕鱼为业,或编篷濒水而居,又曰‘龙户,”。可见置民主要是靠捕鱼、采珠为生。疍民捕鱼又有“讨小海”与“讨大海’之分,前者在内港捕鱼,如寻捕贝类、蟳、虾、淡水鳗、鲫、螺等,后者出海捕鱼,如捕取鲂鱼、鲨鱼、带鱼、鳗鱼、水蛇之类,且一定要年轻力壮的男子始能胜任。

  古时疍民出海主要依靠木船和钩、网、周缣等粗陋工具,若遇狂风巨浪,每遭不测,因此他们往往抱有消极的人生观,喜欢喝酒,不事积蓄。到现在昼家人也有很大的改变,“讨小海”妇女也出海,而且妇女还主要从事一些海产品的买卖。这次去三亚,卖海产品、卖装饰品、摆地摊、追游客……都是疍家妇女,她们已经成为家庭经济的支柱,而疍家男人“讨大海”回来,小酒儿一喝,便默默然坐在海边看大海。我在一边观察,疍家男人是很少说话的。

  关于疍民的日常生活情景,清代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曾有过一段生动的描述。说蛋家的妇女一边操舵一边煮鱼,整天背着孩子,还要帮助丈夫起网摇橹、削竹搓绳,顾不上哭闹着要吃奶的孩子。疍民们不穿鞋袜,光着脚踏波涉水,或者只穿木屐。男人不管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天,只有一件短袄和一条裤子,妇女三年才有机会换一条布裙。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到疍民世代生活的艰辛和他们淳朴豪爽的性格。另外,疍族的信仰风俗与古越族保持着较多的相同之处,史载“疍家之称为龙户者,以某入水辄绣面文身,以象蚊龙之子”。疍族的图腾信仰为蛇。汉张衡说:“水人弄蛇”。明邝露《赤雅》卷上进乙步明确记载:“疍人神宫,画蛇以祭。”就地域范围而论,也有不少疍民拜蛇的记载。

  疍民的婚俗可以算是别有风味。“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这种氏族社会的遗风,既有传统古典的一面,又有自由恋爱的味道,很是有趣。

  在娶亲的这一天,新娘穿上红衣绿裙,在娘家的船上用托盆盛载着猪头、鸡、鸡蛋、糯米饭、糖以及针线、胭脂水粉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新娘便开始“叹”歌,即一首接一首地唱起世代相传的婚礼歌。新娘的唱词大都是从长辈的女性亲属那里学来的,也有些是在对歌过程中随感而发的即兴之作。婚礼歌的主要内容一般是眷恋父母的不舍之情,感谢亲朋的答谢之意,以及憧憬新婚后的幸福生活等等。迎亲、接亲和成亲的整个过程均在船上进行,婚宴之日,众多的亲朋好友各自泛舟齐聚男家,把十几只小艇并泊在一起,船头相对,用红布在船上搭起遮篷,欢声笑语,非常热闹。

  我站在三亚湾前,面对凤凰桥凤凰岛,岛上正在建筑世界上最贵的豪宅,每平米的价格已高达8万!然而对于比邻而居的疍家人而言,他们根本无动于衷!对于一个世世代代将吃喝拉撒睡置于小木船上的民族来说,国际旅游岛是啥?炒房地产是啥?—平方8万元是啥?……他们都没有概念,而且想都没想过。他们只知道,现在出海打渔太难,一次“讨大海”拿命去搏也才赚得回来三千元……

  

  附:疍家简介

  疍民的由来与分布

  疍,音dan,也写做蛋。疍民属汉族,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有关疍民名称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说这些水上居民自比为浮在盐水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所以自称为疍民。现在我国疍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根据他们捕捞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渔疍、珠疍、蚝疍。

  疍民—风俗

  疍家人住的地方叫作“疍家棚”,是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竹瓦板壁,陈设简单,卫生清洁。

  疍家女出嫁前要 “哭嫁”。过去的疍家人少文化,信鬼神,不管吉凶都要托诸神灵,至今沿袭。

  三亚疍民—语言

  三亚疍民世居三亚,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地,无统一的语言,三亚南海地区、海棠地区、昌江县海尾地区,陵水县新村港等地通行粤语,使用的是祖籍语言,而大部分地区如保平港、望楼港等地区语言多与当地居民同化。

  三亚疍民—信仰

  三亚疍民信仰佛教,但更信奉龙皇,在三亚港妈祖庙、保平港五龙公庙,每逢初一、十五疍民都要去上香,备猪、羊奠祀。

  三亚疍民—服饰

  疍民的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旧时以唐装为主,现在随时代变迁,以时装为主。疍民喜欢的首饰与汉族基本相同,但更偏爱于玉器。玉为湿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是洁白美好的象征。疍家姑娘偏爱的是碧玉和翡翠。以碧玉或翡翠雕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大小的单孔圆环,然后配上3克左右的细金链作为别具一格的耳坠。疍家姑娘都爱打“脑髻”,金光闪闪的细链条耳坠别在双耳上方,耳朵下方悬吊着绿光闪耀的碧玉式翡翠环。它给飒爽英姿的疍家姑娘增添了媚人的光彩,它象征着纯洁、美好、富有、幸福、吉祥如意。

  疍家姑娘装饰除偏爱碧玉翡翠之外,所戴竹笠很讲究。他们一般很喜欢项上直径为10厘米、高8厘米,下半部为直径40厘米、高为4厘米的筒式竹笠、这种竹笠做工考究,纺织目细,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这层油金光闪闪,既是竹笠的保护层,又增加了一分光彩。笠带则为疍家姑娘的杰作,以红、橙、黄、白、紫、蓝、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成。带上这精工制作的竹笠和美丽的彩带,在骄阳下,使你感到更舒畅,显得更美丽。

  疍家姑娘勤劳、善良、美丽、聪明、贤慧。旧时,当他们的兄长、丈夫出海打鱼时,她们就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出远海迟迟未归时,她们就上妈祖庙、五龙公庙为他们祈祷神灵保护……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