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苦读36岁中进士
先生归去易,志士立身艰。
心迹清于水,声名重似山。
片言侵宰辅,多旨动天颜。
圣主尊耆旧,胡为独放还。
此诗乃明朝嘉靖八年曾任首辅的张璁为廖纪所作的《送廖尚书归休》,是廖纪一生写照。
对于廖纪的籍贯和早年经历,同为万宁礼纪人的曹文乐先生搜集的史料较多,对廖纪的为人甚为倾慕,拂去他叙述中的传奇色彩,可看到廖纪成长的轮廓。
廖纪,因后来官至吏部尚书,民间称作廖天官。景泰五年(1454正月二十八日)出生,乳名廖黑,字廷陈,一作时陈,号龙湾,原籍广东琼州陵水那亮乡(现海南万宁市礼纪镇贡举村),其远祖学举公南宋年间来自福建莆田。其祖父一代即从陵水移居到河北河间府东光县。
据推测,当时朝廷鼓励人们移民京畿,他们一家三代便举家北迁,途经东光码头镇(现河北阜城管),被大运河的壮观吸引,在此落户,以贩卖当地土特产为生。
廖纪从小聪明,性沉稳、好学,他的父亲博综经史,对他影响最大,经常给他讲古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读书故事。后受名师邹野渔疼爱,学业倍进。
《明史》载,1480年领京闱乡荐,但试于礼部落榜。正心灰意冷时,被国子监祭酒(相当国家最高学府校长)同乡丘濬安慰、鼓励,再就读于太学以备下科。三年后复试于礼部,继落第。三考仍未中。
弘治三年(1490),廖纪36岁,经过加倍刻苦,终于蟾宫折桂,居二甲第89名。
陵水县曾被丘濬称之为“地之远,邑之小,天下莫过焉,自有学校以来,人才鲜中式者。”当廖纪在京城金榜题名,捷报传来,官员、乡亲们为之欢呼惊喜。
在河北沧州地区,也流传廖天官故事:廖天官小时候家穷,四处讨饭糊口,有一天,在运河边拔猪草,被在本村设馆教书的名师邹家桥人邹野渔遇到,远远看见他头顶有把黄罗伞,认为吉兆,上前试问,对答如流,便收为爱徒,全力抚育,教其《毛经》。他很聪明,不喜欢吃喝玩耍,刻苦读书,26岁在北京中式举人,但试于礼部,屡考三科未中。真是“苦心人,天不负”,36岁才中进士。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