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黎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蕃茅迈向合作化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高虹特 尹秋艳 肖艳艳 时间:2010-09-17 14:31:13 星期五

  1950年代初,五指山腹地的黎族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公社氏族制的遗迹。1954年10月,那里成立了黎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番茅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从原始公社向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跨越——

  1954年黎区第一个合作社——番茅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图为该社成立后收获的第一造早稻,总产量比合亩制时增加近一倍。特约记者尹秋艳翻拍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大片大片的早稻。男女老少正在田间忙着收割,一捆捆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稻谷不断被装进竹筐,扔上守候在一旁的解放牌大卡车。丰收的喜悦,写在他们脸上,欢畅的心情只能用歌声表达。

  这张50多年前的黑白照片,把当年蕃茅合作社会计符林际老人的思绪又带回了那个久远的火红年代。“这是1954年番茅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收获的第一造早稻,总产量比合亩制时增加了近一倍,大伙的心里真高兴啊!”从“合亩制”走向“合作化”,番茅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黎区生产方式变革的试验田,实现了一次历史的跨越。

  谁能想到,一年前,还在合亩制下的蕃茅,插秧和捻稻都由妇女承担。炎炎烈日下,她们拥挤在一块田里,手握一把由薄铁片横镶在小竹杆内制成的手捻小刀,一穗一穗地捻稻谷。这样的速度很慢,一般要15分钟左右才捻一把,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收割30多把稻谷。

  符林际说,番茅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之前,黎族合亩制地区的铁制农具很少,稻谷的收割方式就是原始的手捻稻。

  五指山腹地惊现原始公社遗迹

  1950年,海南岛胜利解放。在五指山腹地的黎族地区,却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公社氏族制的遗迹——合亩制。1954年下半年至1955年初,原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指派中南民族学院等单位对海南岛黎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在五指山腹地80平方公里的地区,还保留着一种农业共耕制——“翁通什”。

  因为自小就生活在黎区村寨,原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国全对此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如何给这种共耕制命名呢?王国全说,“翁通什”在黎语中是合伙、合田的意思,其实他们不但田地共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已融合,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研究者最后把共耕制叫作“黎族合亩制”。合亩制残留着原始社会印记,可以说是海南原始社会的活化石。

  一个“合亩”就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由若干农户组成的一个生产单位,将耕地和牛只等私有或伙有的生产资料无偿交给“合亩”统一经营和使用,集体劳动所得产品按户平均分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由血缘关系的“合亩”又发展为或同宗、或亲戚户、或外来户的共耕。

  1957年4月12日,《光明日报》刊登文章《海南黎族“合亩”制的调查研究》。文章说,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白沙、乐东、保亭三县交界,还保留着“合亩”制遗迹。据不完全统计,“合亩”地区约有20个乡、1.5万人左右。

  今年85岁的王老友是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村委会番芭村人,当年曾任番茅大队队长。在合亩制时期,他家五兄弟和父亲家合成一个亩。他回忆,合亩里有“亩头”、“亩众”之分,耕作时铁制农具用得少,主要是靠原始的“牛踩田”、“手捻稻”,不光费时费力,还吃不饱肚子。大家不得不在“亩头”带领下,上山打猎、砍山兰、摘野果来维持生计。

  所谓“牛踩田”,就是将一大群水牛赶到水田里,让牛群来回不停地将田地踩烂,然后才由人工插秧。而稻谷晒干后,是用人踩的方法进行脱谷。到了解放后,才用牛踩替代。把捻摘的稻穗均匀地放在地上,驱赶牛群在上面反复地踩,这样一天可脱谷约200斤至300斤,然后才将稻谷运回谷仓。

  王国全,最后一位“亩头”

  今年72岁的王国全是一位黎族文化研究专家,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五指山合亩制地区的最后一位“亩头”。王国全的家乡在过去的保亭县通什峒抱龙村,也是合亩制的中心地带。他的父亲,就是村里一个合亩的“亩头”。1946年初,他的父亲和叔叔参加了共产党,带领着一帮“亩众”打国民党去了。可是,合亩不能群龙无首,按“亩头”管理的习俗,“亩头”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身为家中长子的王国全身上,这一年他才9岁。

  王国全说,在他5岁时,父亲就有意培养他当“亩头”,早就教会他关于“亩头”应尽的责任。

  这个“亩头”,王国全当了整整3年。1948年,黎区解放了,父亲也回来了,他便将“亩头”一职又交还给父亲,自己被村里人选进夜校读书,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先辈不同的人生道路。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