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伯豪归来李汉魂
民国广东有“三伯”,就是“伯豪”李汉魂,“伯南”陈济棠,“伯陵”薛岳。这三位著名地方军阀,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的时刻,都与海南发生最后的联系。而最先上场的是李汉魂。
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广东吴川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并由中校参谋长晋升为中将师长。1938年秋广州沦陷后,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主席等职,在安定粤北政局、招抚流离难民方面,政绩卓著。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任命罗卓英为广东省主席,李汉魂被迫下野,只好远渡重洋,去美国医治耳疾。
1949年1月25日,李汉魂自国外飞抵香港,两天后的27日由香港乘直通火车直达广州。
回到广州,李汉魂2月1日即与辞任海南长官的张发奎作长谈。之后2月5日又与薛岳、余汉谋等作长谈,“最后并由向公表示接任陆军总司令,而由予继任琼崖行政长官;盖伊多时未赴琼崖,兹以幄公(余汉谋)让出陆总,故作此议也,予亦允加考虑。”(《李汉魂将军日记》)这就是说,他们密谈的结果,就是让张发奎接任余汉谋让出的陆军总司令,而由李汉魂继任海南行政长官。
此后两天,李汉魂又与各方友作长谈,2月7日的日记记载:“各人俱力主予赴琼崖,并表示愿作有力的支持,意殊可感;但一时未能遽决,傍晚并访邹海滨先生,详商出处问题,他固重视琼崖,但仍以全局为念也。”邹海滨即国民党元老邹鲁。
2月8日李汉魂日记记载:“下午孙院长哲生突然来告,行政院经决议授予‘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事,并云:‘一切当力为后盾’。此事发表如是之速,而且事前未征同意,殊出意外。各方知后,来访者络绎不绝。旋张向公到,当约邓剑泉、韩汉英详作商谈,决即赴鄂转京一行,再定就否问题。”
及至2月9日,已从南京迁到广州的行政院,在第四十三次院例会上,决议免余汉谋陆军总司令职,张发奎任陆军总司令;免张发奎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兼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张要有兵有粮才肯上任,故实际未到职),由李汉魂继任。
李汉魂任海南长官的消息公布后,各方反应很热闹。李汉魂2月11日日记记载:“琼崖事发表后,来访者川流不息,同时又须准备远行,为之异常忙碌。傍晚往访张向公及孙哲生,并赴陈伯南先生晚訁燕。各位对琼崖事虽表重视,予以尚未决就,亦祇静听面已。”所言远行,是要到南京、台湾等地一行。
此时,获任的李汉魂开始有所考虑治琼的事。2月12日日记记载:“抵机场后,由汉口派来之飞机适到,惟须明早乃行,当乘时约集韩屏如、张导民、郑瑞夫、陆宗骐、韩汉藩等,商讨海南及今后工作问题。佥认为此际军事与经济并重,宜为去就的标准,予亦注念及之。”
但是,很快,他就得到李宗仁要他任总统府参军长的消息。2月14日,李汉魂坐飞机抵达汉口,华中副总司令李品仙代表白崇禧来接,当日日记记:“据谈德公欲予任总统府参军长,俾资赞助,且力劝应允,煮殊可威;惟以琼崖业经发表而未就,容当再为考虑。”德公即李宗仁。对此,李汉魂仍犹豫未决,2月17日日记记:“李德公欲以参军长相畀,一时未敢接受,惟以考虑报之。”
李汉魂原本欲赴溪口谒见蒋介石,但奉谕“辞修一切较悉,盼往台湾与之一谈”,可见蒋倚重陈诚一斑。于是2月18日,李汉魂飞抵台北,“傍晚访陈主席辞修,对大局及本身问题,多有道及;予尤坦白诚恳陈述忍让及团结之重要,深望共同努力。惟渠对此尚无表示,而主张予仍赴琼崖;当答以详加考虑,明日再作长谈。”如此,陈诚也是主张李汉魂出长海南。
翌日,李汉魂再赴台湾省府会陈诚。李汉魂此行“欲详悉最高当局意见,并对全局及本身问题,作一检讨,谋最后决定”,然而陈诚“祇表示宜赴琼崖,本日对此事予亦屡有谈及;诚以琼崖为广东省府旧属,更与台湾隔海对悬,予无论是否赴琼,亦注意联成一气耳。惜作一时许的商讨,彼此意多未协,察其真意,似认为‘大陆殆难久争,琼崖将亦不能永守,惟台湾特为重要’。予对台固然重视,而对大陆失地,亦知不能迅求恢复;惟大陆必须寸土力争,琼崖则更宜死守,然后全局望能逆转。兹以当局之决心如是,为之失望实甚,自知难图共济,亦遂怅惘云别,并告以那即离台返粤。”惆怅以别,自是无功而返。
2月22日,李汉魂回到广州。此时,“李代总统经于前两日飞抵广州,昨已转赴桂林。予当分访向华、幄奇两兄,谈述经过,并与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吴铁城一谈”。又当晚“罗翼群、林翼中、伍智梅约餐,当即往叙;嗣赴剑泉处进食,顺作长谈。藉悉德公此次每对各人谈及力邀予任参军长事,并经正式发表;友意虽不一致,但予鉴于全般情势,尤其赴台观察结果,决即取消南渡琼崖,期对全局或有些微贡献也。”至此,李汉魂始放弃出长海南的打算。
3月2日,李汉魂去香港飞南京,就参军长职,后又任内政部长。同年辞去职务,移居美国。1987年病逝美国。
6.第二台湾
张发奎是要有兵、有粮、有权才肯上任海南长官,那李汉魂为什么同样辞而不就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呢?如果仅仅读他的日记,还难以得出全部结论。
据林荟材的回忆,在张发奎辞而不就海南长官职之后,“广东的另一军阀,抗战时期的广东省府主席李汉魂亦于此时自欧洲归来。行政院遂于2月9日的第四十三次例会上通过:命李汉魂为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当时,李宗仁已代‘总统’,正欲通过张发奎和李汉魂拉拢广东的军政人员,实行两广联合,反共反蒋。故上述任命发表后,李汉魂亦不就任,却去做李宗仁的‘总统’府的参军长,并向李宗仁推荐他的老搭档、前卅五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出长海南。”这些话都有道理,也是为李汉魂“期对全局或有些微贡献”的注解。
但是,原系李汉魂新闻发言人的承纪云,在《解放前夕的李汉魂》中回忆李在解放前夕任国民政府参军长及内政部长期间的种种政治活动,毕竟是局中人,从中可看出,这里面的斗争要更复杂些。“李汉魂归国后对时局的总估计是‘南北朝’。美国将全力支持桂系力保南部中国,使长江变成一道‘三八线’。因此他的政治打算是先找地盘立足。”承纪云回忆说:“李汉魂和李宗仁、白崇禧会商后的第一步棋是经营海南岛。当时蒋介石控制台湾,把它作为海上巢穴;桂系为了万一,也想经营一个‘第二台湾’。因此李、白就想设法控制海南岛,可是李、白担心广东地方势力不肯轻易放手,于是认定李汉魂是最适当的人选。李当时虽觉得海南仅弹丸之地,有些屈尊,但作为一个立足点来说,毕竟还是相当理想的,所以也就同意了。任命刚发表,国民党的派系斗争就立即尖锐地呈现。首先蒋介石通过CC的党部势力,反对李汉魂。他们攻击李、白想一手控制两广;同时又痛骂李汉魂甘心把广东人的地盘奉献桂系。李汉魂一归国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心实不甘,马上使了一个花招,答应出任国民政府参军长,而把海南岛让给广东军人邓龙光。”
自此时至年底,桂系一直谋划将海南岛作“第二台湾”来经营。7月28日,已是内政部长的李汉魂偕李宗仁飞抵海南,与陈济棠密谈桂系拥兵南撤、退居两广及海南的打算,并计划把国民政府迁到海南。到11月16日,李宗仁又乘专机飞往海南岛视察,冀以“孤悬海隅的海南岛,或可保留为最后立足之地”。
可能海南情结太重,1965年7月李宗仁从美国回到祖国后,特意一再坚持要到海南参加访问。1966年2月10日,李宗仁一行终于得以从广州飞海南岛,开始作一千公里的环岛旅行,至18日结束。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