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崖州古城景观图》——重现古崖州繁华盛景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郭景水 时间:2010-10-09 14:50:21 星期六

  古城乃崖州政治中心

  一幅《崖州古城景观图》,古城的城内部占据了画作的大半部分。在古城的城内,衙署、官仓等建筑占据了相当的面积。此外,还有关公庙、轿夫铺、御碑亭等。城内中街上,画中还有数对迎亲的队伍,两个唢呐手仰天吹奏,四个人抬着花轿,后面的随行者担着聘礼,场面好不热闹。

  城内占最大片面积的是官府的粮仓,与之相对应的是城中的仓后街。对于仓储,《崖州志》记载:常平仓,在州治左。原贮谷六千五百五十二石六斗六升六合一勺。……社仓,雍正二年奉文劝谕厢坊东西里捐贮,以备荒歉。原捐、续捐共一千八百三十石零二斗三升一合四勺。

  除了粮食储备,位于东门口的轿夫铺,何擎国认为是专门为衙署的官员出行准备的。“毕竟在明清时期,能坐上轿子的人还是很少的,举行结婚典礼找来轿子也是个别大户人家才能办到。”与此同理,在城东的“马站”就是驿站,为往来的客商提供歇脚的服务。

  正对着衙署的门口,是一个显眼的御碑亭,亭下竖着“寿字碑”。“寿”字乃清朝慈禧太后“御笔之宝”。清光绪年间,慈禧将此“寿”字赐给即将派来南山所在地的崖州任知州的王亘。王莅位后,特别在崖州城内正对南山主峰地段建筑“御碑亭”,在亭中树碑刻上慈禧御赐的“寿”字真迹,寓意“寿比南山”。

  在城内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街道称为“牌坊街”。为了纪念岭南大儒钟芳,崖州古城南门建有“少司徒”牌坊。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文物普查的时候,三亚市博物馆也曾经发现其他牌坊。因此,这条牌坊街是“名副其实”的牌坊街。此外,在古城的西南,“五贤祠”曾经挺立。《崖州志》记载:五贤祠,在州城西门外,祀唐李德裕、宋赵鼎、胡铨、元王仕熙、明王倬。

  崖州港口贸易曾盛极一时

  《崖州古城景观图》的左边,即是宁远河的入海口。图上聚集了数十条帆船,岸上的人们在忙碌地装卸各式货物,一片繁忙景象。这如此繁忙的港口贸易,在历史上也是有据可查、有证可考。产自南方的槟榔、海盐、海产品等等,都是从这里供应给北方市场。

  何擎国介绍,上世纪80年代进行文物普查的时候,曾经在港门村港口位置发现100角力刻度的铁秤砣。“总刻度100角力的铁秤砣就很明显地说明,在港口贸易中称重的不是十多角力的小交易,而是上百角力的大宗交易。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崖州地区的槟榔就开始大量的供应北方市场。”

  商人的活动在崖州也日趋凸显。在东门街的沿街,清代末期逐步形成南海会馆、顺德会馆、东莞会馆等场所。何擎国表示,这些场所的形成,表明在明清时期崖州地区的外地商人已经有着相当的数量,这些议事、娱乐的场地,为他们做生意和生活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显示他们已经在这里长久工作甚至生根了。

  崖城城东的“马站”,则是供南来北往客歇脚的地方。何擎国表示,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设施,在现在崖城镇政府的对面,曾经出土过广府义塚的碑刻,这说明来到这里经商的商人,甚至最后都在这里死去并被掩埋,而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些都说明这里的贸易曾经盛极一时。

  《崖州古城景观图》的左上角,是一片万亩田洋。看似随意的勾画,万亩田洋的丰收之势已被画家表现出来。田洋的边上,有一个牛棚,一头牛在卖力地拉着石碾,将甘蔗压成糖料。

  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内到城外;从衙署到学宫,从民居到商船;从官员到群众,从商人到农民,《崖州古城景观图》艺术化地勾画出了一幅农耕文明鼎盛时期的崖州古城,为后人研读这段历史提供了形象化的参考。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