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晾晒的木偶。 王勇 摄
陈忠告全神贯注地制作木偶。 王勇 摄
海南民间绝艺人
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海南周上,来自海南11个市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各自精湛的技艺、巧夺天工的作品,折服了大批的参观者。自2005年以来,我省已先后有3批共2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海南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文化,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一笔最丰富的文化资源。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载体。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被称为“活着的宝贝”的传承人有的离世,有的进入暮年,许多非遗项目和民间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险境。本期起,海南周刊陆续推出“海南民间绝艺人”系列报道,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民间艺人的关注和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为海南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提供助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麦田里,陈忠告就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他是目前海南唯一一位专业的临高木偶戏制偶人,他在等候将这份独特的手艺交给后人。
站在华丽的布景前,琴瑟鼓笛的伴奏下,一曲唱腔婉转回荡。锦绣的衣冠,灵动的双手,娇俏的唇齿一开一阖,俊美的面庞上流光溢彩,最是动人处那清眸顾盼,撒下款款深情,刹那间柔肠寸断,木偶在演员的手中被赋予灵性,展现出震人心魄的舞台魅力。
看过临高木偶戏,想必都会对木偶那传神的表情惊奇不已,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木偶竟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陈忠告,目前海南唯一一位专业的临高木偶戏制偶人。
木偶奇缘
雨后的村庄有些闷热,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偶尔遇到几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鸡,跟在母鸡后面啾啾地叫着找虫吃。69岁的陈忠告,2002年从临高县木偶剧团退休后,又回到老家临高县皇桐镇金波村。
陈忠告的家是一座干净质朴的农家小院。走进陈家就像走进了木偶世界。墙边长长地摆了一排木偶半成品,床上放的是木偶戴的冠冕、凤冠,柜子里放的是制作好的木偶,陈忠告变戏法似地找出几只制作好的木偶的手,形状逼真,更令人称奇的是木头做的手竟然有关节,可伸可握,十分灵活。
陈忠告从小就喜欢画画,正是因为这份绘画功底,让他具有超乎常人的立体构图能力,使他与制作木偶结缘。爷爷曾经在国民党政府做官,家里被定为富农,初中毕业的陈忠告前景一片黯淡,甚至上高中都没有他的份,望着同龄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的背影,他只能回家种田。静谧的夏夜里,躺在竹床上翻来复去的陈忠告暗自苦恼:“难道我这辈子都要在田里劳作,永远走不出这个小村子了?”陈忠告拿出从林子里捡来的一块木头,操起自制的小刻刀,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刻什么,突然想起村中的关公像,于是一笔一画地刻了起来。天边微微泛白,一夜过去了,陈忠告手中的木头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关公。
从此之后,陈忠告农闲时就会找些木头来雕刻,他经常雕刻各式各样的小木偶送给附近的小朋友,一块木头经他的手就雕成各种逼真的形象。渐渐地,村里人都知道他会雕刻,需要各种木偶都找他来做,附近几个村子也请他去帮忙,陈忠告的名气越来越大。
1978年,同村人带来的一个消息,让已经37岁的陈忠告坐不住了:“文革”期间被遣散多年的县木偶剧团恢复了,现在正招聘做木偶的人。陈忠告感觉这是自己一显身手的好机会。此后,他参加了县木偶剧团的考试,考过绘画和雕刻后,陈忠告从几十个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县木偶剧团录用。
制偶绝技
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的临高木偶剧,演出时不设布幛,人与偶同台表演,表演者手撑木偶,化装登台,唱念做打,与所持木偶同演一个角色,其表演形式,或操作木偶做戏,木偶为上半身,演员配以身段步法,或以演员的表情补充、丰富偶像表情之不足,民间也称木偶戏为“人偶戏”。
传统的临高木偶是由木头雕刻而成,临高县老艺人陈和成先后于1978年拿出七代珍藏的10个老木偶,其中有4个头部刻有“康熙”年号的标志。传统木刻临高木偶虽十分精巧,但面部表情相对单一,眼睛也没有那么灵活。
刚进入木偶剧团时,陈忠告依然按传统的方式制作木偶,他的手艺也赢得众人的称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广东高州市观摩高州木偶戏表演,被高州木偶传神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演出水平所震撼,感叹临高木偶也应该推陈出新。
后来团里请来了高州木偶制作人马百鸣师傅,陈忠告一点一滴地学习用全新的方式制作木偶。木偶的主体部分由头部、躯干和手部组成,因为头部控制着眼睛、嘴部的机关,所以头部制作最为关键。马师傅在给陈忠告介绍制作方式时,找来一叠过期报纸,和一个石膏模具。陈忠告不禁纳闷:“怎么没有木头却拿来一堆纸?”
原来,高州制作木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用传统的木头雕刻头部,而改用拓制模具,用纸裱糊的方法来制作。先雕刻一个木偶头部形象,用这个木偶做出头部石膏模具,然后只需用石膏模具,就能批量生产出相似的木偶。
制作时,将报纸一层压一层地用纸裱糊在模具上,压过十几层报纸后,将模具放在阳光下晒干,晒过之后的报纸有了相当的硬度,取出来剪掉后侧的报纸,就是一个基本的木偶头部造型了,而头部后侧的空缺正好可以制作木偶眼睛和嘴部的机关。
“别看眼睛只是两个小小的木球制成,上面有18个洞之多,这些洞都有特定的位置,尺寸稍有偏差,就影响眼睛的活动了。”陈忠告拿起一个木偶比划着,眼睛后面暗藏机关,有多根小木棍穿插,控制着眼睛的转动。“我一个人关在小屋子里不断地琢磨,一遍遍地钻孔练习,当时我下了决心,如果学不会做眼睛,我这辈子就不再做木偶了。”
陈忠告的认真和执着,马师傅一一看在眼里,他说:“从来没有见过像陈忠告这么刻苦、虚心的学生。”果然没多久,陈忠告就熟练掌握了木偶制作的新方法,这样一来,原本十几天才能做完的木偶,四五天就可以全部完成,而且可以一次制作多个。
用新方法制作的木偶,形象更清秀、逼真,眉能皱,眼能转能闭,嘴能张,鼻子、胡须也能动,就连木偶的双手也能取、拿、抓、拾,表演更具灵活性。
陈忠告高超的制偶技艺大大促进了临高木偶戏的发展,临高周边几个地区的木偶剧团也来陈忠告这里定制木偶,演员们纷纷说,用陈忠告做的木偶,不仅节省了演员的体力,也赋予了木偶更大的舞台魅力,木偶剧更受老百姓欢迎了。
孤独守望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麦田里,陈忠告就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他是临高木偶唯一的制作者,他在等候将这份独特的手艺交给后人。
“目前临高县6个木偶剧团都很忙,逢年过节都有演出,全县一年下来将近有1000多场。”临高县文体局原副局长全德亮对临高的文化活动非常熟悉。
巧合的是,当年任临高文化局文艺股股长的全德亮,恰好负责当年招考陈忠告进县木偶剧团。“陈忠告是位出色的民间手艺人,他高超的制偶技艺为推动临高木偶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全德亮说,现在最需要的是要为临高木偶制作培养下一代传人,如果现在不做这项工作,说不定再过几年,临高制偶手艺就继绝了,这对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临高木偶戏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做了一辈子的木偶,陈忠告觉得临高木偶还可以创新,赋予木偶更丰富的表情,可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但要找到合适的传承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如今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陈忠告对传承人的要求是天赋和耐心兼具,因为木偶制作工序复杂,同时在人物形象设计、工序改造等方面也需要创造性。
全德亮介绍,现在除了临高的木偶剧团,省内需要使用木偶的剧团也来临高订购,一个人偶像价格从400元到3000元不等,因此,无论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制偶技艺的传承已是迫在眉睫。
从今年起,迟迟招不到徒弟的陈忠告开始培养12岁的小孙子学习画画和木偶制作。“学习木偶制作要有兴趣和耐心,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坚持走下去。”对于临高制偶手艺的未来,陈忠告一脸忧虑。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