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州制作木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用传统的木头雕刻头部,而改用拓制模具,用纸裱糊的方法来制作。先雕刻一个木偶头部形象,用这个木偶做出头部石膏模具,然后只需用石膏模具,就能批量生产出相似的木偶。
制作时,将报纸一层压一层地用纸裱糊在模具上,压过十几层报纸后,将模具放在阳光下晒干,晒过之后的报纸有了相当的硬度,取出来剪掉后侧的报纸,就是一个基本的木偶头部造型了,而头部后侧的空缺正好可以制作木偶眼睛和嘴部的机关。
“别看眼睛只是两个小小的木球制成,上面有18个洞之多,这些洞都有特定的位置,尺寸稍有偏差,就影响眼睛的活动了。”陈忠告拿起一个木偶比划着,眼睛后面暗藏机关,有多根小木棍穿插,控制着眼睛的转动。“我一个人关在小屋子里不断地琢磨,一遍遍地钻孔练习,当时我下了决心,如果学不会做眼睛,我这辈子就不再做木偶了。”
陈忠告的认真和执着,马师傅一一看在眼里,他说:“从来没有见过像陈忠告这么刻苦、虚心的学生。”果然没多久,陈忠告就熟练掌握了木偶制作的新方法,这样一来,原本十几天才能做完的木偶,四五天就可以全部完成,而且可以一次制作多个。
用新方法制作的木偶,形象更清秀、逼真,眉能皱,眼能转能闭,嘴能张,鼻子、胡须也能动,就连木偶的双手也能取、拿、抓、拾,表演更具灵活性。
陈忠告高超的制偶技艺大大促进了临高木偶戏的发展,临高周边几个地区的木偶剧团也来陈忠告这里定制木偶,演员们纷纷说,用陈忠告做的木偶,不仅节省了演员的体力,也赋予了木偶更大的舞台魅力,木偶剧更受老百姓欢迎了。
孤独守望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麦田的守望者》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麦田里,陈忠告就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他是临高木偶唯一的制作者,他在等候将这份独特的手艺交给后人。
“目前临高县6个木偶剧团都很忙,逢年过节都有演出,全县一年下来将近有1000多场。”临高县文体局原副局长全德亮对临高的文化活动非常熟悉。
巧合的是,当年任临高文化局文艺股股长的全德亮,恰好负责当年招考陈忠告进县木偶剧团。“陈忠告是位出色的民间手艺人,他高超的制偶技艺为推动临高木偶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全德亮说,现在最需要的是要为临高木偶制作培养下一代传人,如果现在不做这项工作,说不定再过几年,临高制偶手艺就继绝了,这对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临高木偶戏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做了一辈子的木偶,陈忠告觉得临高木偶还可以创新,赋予木偶更丰富的表情,可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但要找到合适的传承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如今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陈忠告对传承人的要求是天赋和耐心兼具,因为木偶制作工序复杂,同时在人物形象设计、工序改造等方面也需要创造性。
全德亮介绍,现在除了临高的木偶剧团,省内需要使用木偶的剧团也来临高订购,一个人偶像价格从400元到3000元不等,因此,无论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制偶技艺的传承已是迫在眉睫。
从今年起,迟迟招不到徒弟的陈忠告开始培养12岁的小孙子学习画画和木偶制作。“学习木偶制作要有兴趣和耐心,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坚持走下去。”对于临高制偶手艺的未来,陈忠告一脸忧虑。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