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海南民间绝艺:黎族骨簪的最后制作者王启敏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于伟慧 时间:2010-10-15 13:01:43 星期五

  

  黎族妇女盛装时喜欢佩带首饰。从头钗、耳环、项圈到手镯、脚环样式很多,多为银质,各地区略有不同。五指山、琼中、保亭的妇女喜欢佩带多重项圈和月牙形项圈;乐东和沿海地区的妇女喜欢佩带多个圆形耳环;最有特色的是白沙润黎妇女的人形骨簪。

  近代民族学调查,在海南岛黎族地区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制作工艺,骨器的种类有:骨铲、骨刀、骨刮器、打纬度刀、骨梭、骨镖、骨梳、项饰等。骨簪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

  妇女挽髻于脑后,插入骨簪起固定作用,防止发髻散开,同时作为装饰品、美的象征。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如今在黎族地区,骨簪已经难得一见,掌握骨簪制作技艺老艺人也都离开人世,王启敏,黎族骨簪最后制作者,也成了一个孤独的存在。

  骨簪雕刻绝艺人 

  眼前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有些消瘦,下巴尖尖,颧骨高高。8月17日,白沙的天空飘着细雨,我们跟随着王启敏,走进他的家,走进他的骨雕世界。

  王启敏家在白沙县城的一隅,房子有些老旧,走进有些昏暗的屋子,二楼的一间小屋子便是他的工作室。在屋子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动物的骨头,桌子上摆放着一些骨簪的成品和半成品,还有刻刀等。

  找个凳子,记者坐下,王启敏开始向我们介绍:骨簪是黎族文物中的精品,被定为一级民族文物。如今,当世人渐渐了解黎锦、龙被等珍贵黎族文物时,骨簪却仍披着神秘的面纱,世人知之甚少。

  王启敏在白沙县文化馆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文物普查工作,而正是这份工作,让他和骨簪结缘。

  1993年,王启敏随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白沙进行文物普查时,来自北京的专家宋兆麟看到骨簪技艺流失的现状时,很是担忧,就告诫王启敏,一定要向老艺人学习制作骨雕的技艺,将其传承下来。

  王启敏当时就答应了宋兆麟。宋兆麟回到北京后,就买一个一套刻刀,给他寄了过来。

  学习骨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骨簪的花纹图案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花纹图案不能预先画模,而是雕刻者根据自己对图案的构思和理解直接刻上去的,这也是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没人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贵的是,王启敏从小就喜欢画画和雕刻,在课余他喜欢用铅笔和钢笔在纸上绘画素描,在木版和竹片上用小尖刀雕刻简单的动植物和花草图案,这为他学习骨雕打下了基础。

  从1993年起,王启敏开始跟黎族老艺人符亚国学习骨雕,在老艺人的精心指导下,渐渐地学会和掌握骨器制作和骨雕技艺。

  就在王启敏学会这门技艺并开始着迷时,符亚国也离开了人世。

  王启敏成了白沙乃至全省唯一掌握骨簪雕刻的人。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