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海口朱云路:诞生“南海青天”海瑞名扬四海
来源: 海南特区报 作者: 时间:2010-10-20 21:06:29 星期三

  朱云路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西面,呈南北走向,南起云露里路,北至朱桔里红城湖路,全长800余米,宽8米,水泥路。

  明朝中后期,在古琼州府府城镇西厢的朱桔里,因此地周围相继诞生了丘浚、海瑞、许子伟等三位中国历史著名人物,“一里出三贤”随之成为美谈,名扬四方。

  朱云路,自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数百年来,由原来的小石板路演变成目前宽阔的水泥路。现又在扩宽成6车道、宽20米的水泥大道。

  现存文物

  明海忠介公故里碑

  清乾隆三十四年仲秋月谷旦立。原立于海瑞故居原址,现该碑立于府城朱桔里红城湖畔的海公阁庙内。碑高1.7米,宽53厘米,厚13厘米。碑文正楷阴刻,小字大部分模糊不清。“明海忠介公故里”七字,字大16厘米见方。

  明丘海二公故里碑

  1920年8月,当时的交通部长赵蕃,陆军中将、陕西省长李根源,到丘、海二公故里瞻仰遗迹并题字,建碑立于丘、海二公故里。碑高1.95米,宽93厘米,厚13厘米。明丘、海二公故里碑文正楷阴刻,字大5—16厘米不等,该碑现残缺,存放于府城朱桔里红城湖畔的海公阁内。

  影像笔记

  这是一片产生名士乡贤的风水宝地,这里是诞生“一里出三贤”传奇的里坊。

  我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慕名而至。在这片神秘的街坊里弄中,寻觅古代名士先人的足迹。

  岁月如歌,思古观今,我感叹已消亡和正在消亡的众多古老的历史文明。我站在僵硬的水泥路面上,怀想曾经秀美如画,而今已难重现的那片古老家园。

  遗落在街坊中零星的历史碎片,我虔诚把拾起来,仔细地分辨,渐渐看清了这方土地上人居环境的衍化和变迁,并对脚下这块盛产名人的奇特的人居地肃然起敬……


  史地发现

  朱桔里是明代清官海瑞故里

  朱云路从忠介路西路口向北至红城湖路口两侧为朱桔里。属府城郡西厢城外。

  朱桔里西邻金花村,东靠北胜街,明清时期是个十分兴旺的人居地。有山有水有田地,风景秀美。

  以前没有修红城湖路,也没有红城湖。听里坊的老人介绍:朱桔里村外北面的坡地是菜地,东西两侧是树林,红城湖以前是一片百亩良田,村四周有很多水塘,使朱桔里充满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景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朱桔里北面从北街村至道客村的百亩良田被挖成鱼塘,并筑坝成湖,形成现在的红城湖,随后修建红城湖路。

  朱桔里在解放前,村周围有大片的荒坡地,生长着高大茂密的古树,现在这些古木都已经砍伐掉了,在朱桔里东侧靠近北胜街的一片空地上,记者还看到几个被砍伐的大树遗留下的硕大的树桩,隐没在野草丛中。

  当时,村里有百来户人家,日军侵略轰炸府城时,村里的居民都四处逃难,很多房屋毁于战火。抗日结束后,只有50多名村民返回故里,重建家园。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又有一批原住居民从岛内外迁回朱桔里定居。原先的空地建起了大批房屋。原先的容貌已经彻底改变了。

  家住朱桔里的王清富老人告诉记者:“南海青天”海瑞的故居位于现在的玉湖宾馆后面、府城镇北胜街48号对门。清朝时期,海瑞故居年久失修塌毁,原海瑞故居的房屋前有个池塘。

  从北胜街48号通往朱桔里的路口,清乾隆三十四年立有一块“明海忠介公故里”的石碑,并建有牌坊,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些牌坊和石碑遭破“四旧”才灭毁。

  从新城路西路至忠介路西路口,这一带以前是府城外城墙,城墙下是护城河。解放后,城墙被拆除,河塘被填平,建起了高楼和店铺。从街面上看,如今已很难找到小街昔日的古貌,这里已变成繁华的商业大道,街道两旁的店铺经营着五金、化工、肥料等商品,昔日清静的朱云路不再寂寥。

  新修海瑞故居 成为凭吊胜境

  在朱云路的红城湖衅,一座庄严肃穆的“南海青天”牌坊耸立于红城湖路边。牌坊后,有一仿古建筑群,这里就是新修的海瑞故居。

  8月28日上午,秋日的阳光也很灼热。记者来到新修的海瑞故居探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书“南海青天”四字的大牌坊,左右两旁分别书写“刚峰、忠介”,是海瑞的自号和谥号。

  牌坊的基石上雕刻着海浪图案,牌坊上方雕刻着祥云图案,坊中门雕着对称的两只栩栩如生的龙头。进牌坊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宽敞的海瑞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尊高大的海瑞石像,石像前有座大鼎,鼎身上铭着“万世留芳”、“千秋不朽”的吉言。

  海瑞大型石雕像基座北侧雕刻着海瑞的生平。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府城镇朱桔里人。

  南宋时,海瑞祖先海俅从福建调入广州。明初,海俅的重孙海逊之是广州卫指挥,隶籍番禺。他的儿子海答儿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从军来海南,落籍琼山府城西厢,几经繁衍。

  海瑞出生于明正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5年1月12日),祖父海宽曾任福建松溪县知县。海瑞父海翰是个禀生。海瑞出世后家境不好,四岁丧父,靠母亲抚教成人。海瑞天资脱颖,勤奋好学,但科试却不得志,37岁才中举人。

  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选授为福建延中府南平县学教谕。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因教绩显著,被提升为浙江淳安县知县。在任四年多,“遇孱弱贫脊刚抚,遇势谊强暴则摧”,深得百姓拥戴。

  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披肝沥胆给皇帝上奏治安疏。海瑞指出,皇帝沉迷道教,“一意玄修,竭民脂民膏,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吏贪将弱,纷乱四起,老百姓都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财用地!”他劝皇帝“幡然悔悟,日视正朝,洗数十年君道之误。”海瑞自知此疏必触怒皇帝,事先买回棺材,遣送僮仆,诀别妻儿,并找同乡进士王弘海,把全部积蓄20两银交给他,把身后事一一拜托,等犯颜被处死。皇帝看了奏疏大怒,把海瑞打入死牢。


  次年,嘉靖驾崩,穆宗继位,海瑞获释,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后又任尚宝司司丞、大理寺石丞,南京通改司右通政史等职。

  明隆庆三年(1569),海瑞升任右佥都察史,总督粮诸巡抚应天府等府。海瑞在任上,政令严明,禁绝贪污,把豪绅侵夺的田地归还农民,此举触犯了权贵,群起攻击诬谄海瑞。隆庆四年(1570),海瑞被迫辞职归养,过寂寞清淡的生活。

  万历十三年(1585),海瑞被朝廷召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不久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署吏部尚书。万历十五年(1587年11月12日),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终年74岁。

  海瑞一生谋国之忠,持己廉介。卒之日,士民哭公者罢市数日,祭公者百里不绝。朝廷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谥忠介。遣行人同乡许子伟护灵柩归琼山安葬于滨涯村。

  海瑞一生在故居生活时间较长。39岁之前,除赴京应试外,不离乡土。嘉靖三十二年(1553)40岁至隆庆四年(1570)年,共18年在外任职。隆庆五年至万历十二年(1584)71岁,至仕归田15年。万历十三年在南京任职,至万历十五年74岁逝世。海瑞生前共计在故里生活53年。

  海瑞先后有了三个男孩,长子海中砥11岁、次子海中亮9岁时夭折。晚年得幼子,是侧室丘氏(丘浚曾孙)所生,不幸3岁殇逝。从父海王月的次子叫中适,论序过继海瑞为子。

  海瑞谢世后,由于后继乏人,其故居逐渐衰败,至清初,故址已转为他姓。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琼州知府佟湘年对一代忠臣的身后遭遇盛到悲凉,寻访到海瑞故居的遗址,以官价赎回,刻石立界标明四至,明令今后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占用。又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购买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

  康熙四十二年(1703),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彭鹏巡按至琼,特命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址上扩建祠宇,同时创建苏公祠和丘公祠,使三祠鼎立,外绕以垣,统称三贤祠。海瑞故居遣址上的三贤祠当时堪称是海南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纪念建筑群体。

  清末民初,三贤祠已经崩败,后人无力复修。1920年8月,时任交通部长赵蕃,陆军中将、督办海疆防务、陕西省长李根源,联名刻立海瑞故里碑,竖于海瑞故居遗址上。

  解放后,海瑞故居原址成为菜地,而盖了民房,三贤祠原址建为琼山日用土产公司。

  现位于朱云路口、红城湖路旁的海瑞故居为1997年,琼山各界筹资80万元重建。

  海瑞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历时三年,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列为琼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弘扬海瑞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的精神,把海瑞故居融入环境优美的红城湖公园总体景观中,2002年5月,琼山市委、市政府重建海瑞故居,增建海瑞故居广场、雕立塑像、增建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琼山区委、区政府采取政府拨款、单位支持、社会捐助的方法,筹资290万元,完善海瑞故居及附属设施。

  海瑞故居前堂面阔三间13米,进深二间9.4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正堂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二间9.2米,前檐插廊1.3米,抬梁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内置玻璃钢铸成的“海瑞像”,高1.6米,底座高70厘米;神龛下有木匾,正中阴刻“孝忠”两字。花厅与书斋间有一长8.8米,宽2.5米的走廊,内侧置海瑞书法石碑5块。书童间旁边还有后人用明代海瑞故居留下的石雕井口砌成的石水井,井口为圆形,直径90厘米,高35厘米,厚6厘米,井深至水面1.3米。

  海瑞故居整体风格为明代海南民居风格。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为成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


  破败中濒临消逝的古老民居

  在朱云路两旁,目前还幸存着几处有上百年历史的古老民居。历经岁月风雨,已破旧不堪,濒临倒塌。

  位于朱桔里三巷1号的金爷府弟,已经塌毁,但留下几处残墙断壁,从墙体上的精美的图案上依稀能窥知判断昔日该屋主人的贵达和房屋的壮观。

  位于朱桔里32号的梁家大院,为明清建筑,庭院深深,门窗雕刻着各种图案,技艺精湛,令人惊叹!

  位于朱桔里26号的叶家大院,是朱云路上的大户人家。叶家大院为三进、二厢建筑,后院内有一四方水井,该民宅建于明清时期,日军侵琼后,将此屋霸占,改为慰安所,将一批中外妇女安置此屋供日军淫乐。目前的叶家大院已显破败,主人已移居别处,这里只有两家租房户住在这里。

  朱云路上历史悠久的古旧民居还有朱桔里二巷1号的符家大宅院,房屋依然保存原貌,充满岁月的沧桑。

  在朱云路两旁的小巷中,目前还遗存着许多古树古井。位于朱云路大井横巷5号门前,长着一株古老的龙眼树,树阴如盖,附近居民都爱在树下纳凉,每年树上都长满甜美的龙眼果,龙眼古树给里坊的居民带来口福,也送来阴凉。在大井横巷9号旁有口古井,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附近村民生活用水。

  有居民告诉记者:大井横巷5号旁边,原来有座文昌阁庙宇,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改建为民房。

  朱云路南路有个云露里,路口有个牌坊,上书云露里,两旁有副对联:“云开日朗风和畅,路宽道平民泰安。”寄托着里坊居民的美好愿望。

  记者在朱云路采访时,正遇上朱云路进行大规模的扩宽改造。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要建一条1公里长的大街,由北京一家注资上亿元的实力企业开发,届时,这里的很多旧房都要拆掉。

  我预感到,又有一批百年老屋将从此消逝,让位于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和水泥路面。我注意到:朱桔里一些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屋就处在拆迁范围内,若干年后,这里的原貌将不复存在,变成一种记忆,一段历史。

  唯见风物

  张公庙

  位于云露里南边龙泉水井旁。

  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巳未年,嘉庆五年,道光九年、十三年多次重修,新铺石路、补筑水井、修整墙壁、建财神祠宇、庙内供奉张大天君、关圣帝君和火雷娘娘神供,目前所见为1993年里坊居民捐资重修,庙宇辉煌、香火鼎盛。

  海瑞阁

  位于海瑞故居旁。海瑞阁又名林公庙。始建于明末清初,置址于府城朱桔里,当时庙前有庙田万亩,庙旁两侧园林苍翠,庙背环山、地形起伏,龙脉回归,风景秀丽,宏伟壮观。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后人对林大天君的丰功伟绩和先贤海瑞公刚直不阿的精神深表敬仰。三百年来,庙堂香火鼎盛、历代不衰,后因年久失修,1997年2月19日,朱桔里居民集资7万多元重修,升高庙顶,扩建基座,加设祭台,墙高庙外庭院,使古庙面貌焕然一新。信众四时奉祀,永沐神恩。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