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在没有影像甚至没有地理坐标记录的年代,古老的海口地名成了忠实的“记录者”,简单而又浓缩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片段画面,略显模糊,却又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
《海口市志》上四张不同时代的老地图上,每个区域标注的简单文字,不仅仅是单纯的符号,它沉淀的是历史,讲述的是故事。穿过这些老地图铺就的时光隧道,我们能看到海口一点点长大的身影。
老街和老地名留住了海口的过去。
一片洁白无瑕、质地细腻的沙滩,一个“帆樯之聚,森如林立”的天然港口,一群依水而居的人,于是乎“白沙”、”白沙津”的名字应运而生;一个南边依溪、北部傍海的小岛,有着大片咸淡水交汇的特殊田园,因而被称为“海田”;本是一片普通的沙滩,因为一场官兵与海盗的战役,而被称为“得胜沙”……
在没有影像、没有地理坐标记录的年代,古老的海口地名成了忠实的“记录者”,简单而又浓缩地记录着城市故事中的片段画面,略显模糊,却又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而穿过四张老地图铺就的时光隧道,恍惚间我们看到了旧时海口的身影。
明洪武海口所城位置图:20个地名勾勒海口雏形
11月8日下午,顺着海口新埠桥中央的一侧阶梯,我们拾级而下到达白沙坊。枝繁叶茂的百年枇杷树遮出了一片阴凉的空间,丢弃在路边的石凳、供奉着香火的关圣庙、被修嵌入墙中的几块古碑,不声不响地显示着这里的古老。“坐白沙而镇虎威,骑青龙而升天上”,关圣庙前的一幅对联,更是将此处居民的那份自豪及安然流露出来。
据有关资料,海口最早的街道是白沙街,建设年代不详,只提到南宋时期形成的白沙津港口贸易繁荣,因此这里建起了海口最早的街道———白沙街,这也许是海口最早的一条路名,但街的具体方位并没有详细记载。
“那是一条东西走向、长仅200多米的石板路,1985年修新埠桥时就全部改成了水泥路。” 62岁的白沙坊居民蒙荣乙向我们指出了古道的大概位置,就在那棵大枇杷树东边的不远处。他说,新埠桥没建时,这里有很大一片白色沙滩,白沙街两边经常有一些停船于此的渔民、过往的船客上岸休憩,九层糕、油糕、海南粉等各种海口小吃也因此云集这里。白沙坊的许多人家都有制作海口地道小吃的手艺,直到现在许多人还靠此为生,他们手工制作的这些小吃卖到了海口的许多茶楼。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