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不为人知的海口故事:浓缩在老地名中的往昔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谢向荣 时间:2010-10-25 15:55:05 星期一

本文图片由记者 李幸璜 摄

  在随后的道路建设中,海口的路名中最多时曾有“八兴”,分别是大兴街、义兴街、福兴街、彰兴街、同兴街、永兴街、新兴路、振兴街。如今除大兴街、义兴街等一些地名仍在使用之外,许多街都已改名,如新兴街改为新华北路。

  这一时期,还渐渐形成了老海口人熟知的“五坊”,即“龙文坊”、“振龙坊”、“振兴坊”、“人和坊”、“居仁坊”,这些坊就像如今的居民小社区,里面有民居、公庙、戏场等。

  因为滨水临海,溪流沙洲众多,又有着繁荣的港口,与海、水、沙有关的地名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中山路由于北临大海,当时被称为“环海路”;海口所城的西北部、“环海路”的西段曾是一片沙洲,旧称“外沙”,因“海口外缠一片平沙”而得名。

  从地图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外沙四面环水,外沙河流经如今得胜沙路的南面,在福兴街与得胜沙之间,在“环海路”及得胜沙之间有外沙桥相连。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海盗张十五窜犯海口所城,掳掠财物,清兵把总黄开广在此大胜张十五,因此改名为得胜沙。

  “椰子园”可能是令许多海口人陌生的一个地名,它其实就在今天424医院一带(滨海大道与长堤路交界处)。昔日,“椰子园”退潮时与得胜沙相连,而涨潮时则是一个独立的小岛,是海口港门西岬角之地。清代,海口设有东西二座炮台,西炮台就设在这个小岛上,驻在此处的官兵种了许多椰子树,既可作隐蔽之用,又可遮阳乘凉及食用,因此得名“椰子园”。

  在这张地图上,还可以看到城外一些村庄已形成,如城东边的牛角村、城西边的关上村,竹林村等。行业特征也成了海口一些村庄命名的规律,如支起大灶用海水煮盐的村庄被称为“盐灶村”,世代以烧瓦为生的村庄称为“瓦灶村”等等。

1933年海口市区图:拆城之后路名“变脸”

  “听老人们说和平戏院这一带以前叫饶园、永乐街,原来非常繁华。”30岁的叶先生住在新华南一带已多年,但对朝夕相处的老城区,已无法想象它昔日的风光。“饶园”是清末民初的海口娱乐中心,因其西边一片颇有园林意境的大水塘(“牛皮塘”)而得名。饶园里建有海口当时最豪华的“永乐戏院”,为方便周围达官富贾们看戏,还专门修了一条路通往戏院,称为“永乐街”。而在饶园东面不远的大兴路上,则是“胭脂园”,其名字之中就透露着浓浓的脂粉、娱乐之气。

  1924年,军阀邓本殷决定拆除海口所城,划路扩街,扩大城市,老城区中一大批如今仍在沿用的城市道路及地名也由此出现。

  拆除所城的方块大石头被用来筑成一条从水巷口到外沙河、路宽12米的大路,由于这里当时是海口港堤岸,因此被称为长堤路。这条不长的长堤路,联系着“拆城”及“扩街”两件大事,因此被详细地写进海口的城建史。

  而拆城后出现的许多路名,也被赋予推翻帝制、追求民主的新气息,如新华、博爱、文明等。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