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王国宪:海南文化遗产的抢救者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蔡葩 时间:2010-11-01 21:56:43 星期一

 


清末民国初年的著名学者王国宪故居内挂着他的画像。


今年已73岁的王国宪孙女王茂金在五公祠内指认王国宪当年的手迹,向记者讲述旧事。


海口市五公祠的门牌上“琼台胜境”四个大字是王国宪当年的手迹。


王国宪发掘整理的《琼山县志》。


以王国宪当年手迹刻成的石碑,现保存在海口市五公祠内。

  

  海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版图中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气息的岛屿,随着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以及唐宋以来教育的勃兴,海南人民历经千百年的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明,传承百姓深层的文化心理之中,也记载在丰富的古近代地方文献典籍中。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动荡,这些文献典籍不断地被散逸和湮没,到了民国初期,已处于“仅存十之二三,每有文献无征之叹”的状况。

  海南清末民国初年的著名学者王国宪,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文化传承者。其主要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学识渊博与教育有方,更在于他倾尽后世40余年之心力,发掘整理海南地方文献、志书。海南历代先贤典籍和地方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传世,王国宪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8年6月的一天,得到王国宪先生孙女王茂金的热情引领,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府城达士巷南的王国宪故居(1998年被列为海口市文物保护单位),向我敬仰已久的海南文化重要的传承者王国宪先生深情致意。

  主人已经谢世70周年。那座曾经藏书近三万的“百诚书屋”已不见踪影,当年老树缠屋的大宅院如今已经是不成整体,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和王家后人的讲述中知道,这座清末民初琼北最富盛名的宅院之一原来坐北朝南,东西长40米,南北长50米,总面积2000平方米。房间内部布局古朴典雅,梁檩之间雕有精美的吉祥图案,是清代典型的岭南风格古建筑。

  家学渊源深厚

  那一天在故居,我们偶遇王国宪的孙子、85岁高龄的王茂才老先生。这位曾得到王国宪亲自教诲的王老先生,中等个头,皮肤白净,他曾在广州求学,后到贵州等地从军。在那个战火不熄的年代,年轻的王家一代已经坐不得平静的书桌,对爷爷的学问和王家的家学更多的是追怀了。

  说起爷爷王国宪,王茂才老先生说,他曾在爷爷腿上背诵过“四书”、“五经”,也读新书。“爷爷是一个不苟言笑却又温和细心的人,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整日查考古籍,诵读诗书,幸好上天给他一副好身板,也给他一个好寿缘,让他活到85岁高龄,在他完成名山大业后才招他回去,这确实是海南文化的大运。”王茂才说,爷爷是科举出身,他脑子里的维新思想、中外时事,尤其是他的读书成癖、教育理念曾影响着一个时代,也留下很多值得追忆的东西。

  王国宪又名王国栋,字用五,又字圣轩,号尧云,晚年自称更生老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11月23日,卒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这位原籍琼山县谭文青草村的聪慧少年,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琼台书院著名掌教(即负责人)王承烈的曾孙。王国宪集藏书家、学问家和出版家于一身,对海南文化教育居功至伟,这不能不提到他的家学渊源,家学的传承在他身上尤其凸显。

  据海南文史专家周济夫先生考证,王氏先祖王曾,是宋代名臣,官至集贤殿大学士;王曾之六世孙王义,宋末登进士第,官至侍御,因直谏获罪而谪居于琼,这就是王国宪家族的迁琼先祖;至明朝,与海瑞同时的王家名后卫王原胜,海瑞曾为其主编之《王氏族谱》作序,称其为王氏之贤子,可见也是个读书料子;而到了清朝嘉靖年间,举人出身的王承烈获“海外清才”之誉,中举后便无意仕途,归而主讲琼台书院,影响甚大,有诗文集《扬斋集》传世,为其作序者为曾孙王国宪,可见王家之薪火传承已越过古人所说三代无读书子的“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论断,到了王国宪这儿,反而见其发扬光大,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文化传承本身固有的顽强生命力了。

  传统与激进中的青年时代

  王承烈是当时著名藏书家,以5千册藏书居于前列。他担任琼台书院掌教时,建树颇多,功绩彪炳,在海南教育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来不及见上曾祖父的王国宪,一懂事就受到王家好学仗义之风的影响。王国宪父亲王沂会英年早逝。母亲孙氏夫人得家学熏陶,伴儿苦读。少年王国宪聪颖异常。王家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家风让他比一般的少年早熟。

  据史载,王国宪17岁参加府试,成绩优异;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负笈羊城,进入广雅书院深造,得广东名贤梁节庵、朱鼎甫的悉心教诲,学业精进。当时进士丘镜山见其学业优异,赞赏不已:“绍述先业,振兴绝学,维先生其人也。”果不负众望,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王国宪参加甲午科秋试,获广东第一名优贡。

  王国宪所处的年代正是清末民初各种思潮与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作为一位亦旧亦新的人物,王国宪和他那个时代的杰出学人一样,一边接受科举制度带来的功名,一边参与维新运动,接受时代的洗礼,在传统与激进的煎熬中度过自己的中青年时代。

  宣统二年即1910年,王国宪特受四等嘉禾章和状,选授广东省乐昌县教谕;民国初期担任广东省参议员,参政议政。然而,一心嗜好读书的王国宪,还是遵从祖训回琼,先是主讲经研书院,后步其曾祖父后尘,在琼台书院任教。此后一生致力于海南的文化教育活动,成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海南文化教育界极其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编撰整理海南先贤丛书

  当记者在翻阅民国海南地方丛书时,发现王国宪的影子无处不在。王国宪以一人之精力亲自撰写、编辑、整理的地方志和先贤丛书简直是汗牛充栋,甚至小到“海南医院”1931年创办的院刊,均可见王国宪先生亲写的发刊词。可以说,他一个人就担负起编撰者、整理者、出版者等多重角色。今人难以想象,在一切靠手抄眼看的年代,光要通览这些难以计数的著作,不知道要耗去一个人多少的光阴和心血,哪怕是借助神力,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而放在我们跟前的先贤之作如此众多。

  居于什么样的理念让王国宪先生舍弃一切,致力于海南文化典籍的书写和编撰?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地方文献室陈秀云女士介绍,1927年由王国宪的得意门生、私立海南大学教授王梦云等人发起成立的海南书局,陆续出版了由王国宪先生总撰、编辑和整理的难以计数的海南系列书目,工程量的浩大让人难以置信:丘濬的《琼台类稿》24卷、《琼台会稿》50卷、《大学衍义补》160卷、《世史正纲》32卷、《朱子学的》4卷、《家礼仪节》2卷、《投笔记》32卷,海瑞的《备忘集》4卷,白玉蟾的《白玉蟾全集》,王佐的《鸡肋集》,邢宥的《湄丘集》,王弘诲的《天池草》2卷,陈是集的《溟南诗选》,苏东坡的《海外集》等。

  他还整理、编纂了很多地方志和人物传记等,如《琼州府志》(张岳崧编)、《琼山县志》、《儋县志》、《琼台书院志》、《琼山县征访录》、《王氏合族大谱》、《王氏经籍志》、《明朝诗选》、《琼台耆宿集》、《读书笔记》等,并撰写《唐李卫国公传》(李德裕传)、《宋李忠定、庄简公传》(李纲、李光传)、《宋赵忠简公传》(赵鼎传)、《宋胡忠简公传》(胡铨传)等,并自书铭记,以记其事。王国宪以极其深厚的学养功夫,行“立心、立德、立言”的使命,以超强的能力、魄力和精力,团结一批海南学人、出版家,完成了多人才可以完成的伟业,至今看来,仍然是一道闪耀着历史光芒的学术奇观,令人拍案惊奇!

  半个多世纪之后的2004年,由洪寿祥主编、周伟民执行主编的《海南地方志丛刊》96集陆续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的《海南先贤诗文丛刊》,多数集子是以王国宪编纂的《海南丛书》作为编校底本的。王国宪的名字重新进入海南学界和读者的视野,他的精神之火再次在故乡热土被传承。王国宪,一代学问家、藏书家和出版家的历史功绩应该和他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样,永远被人们铭记。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