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北大毕业生为啥宁舍外企25万元年薪执意去国企?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时间:2010-11-20 11:15:04

  利益对比

  待遇优厚VS传说诱人

  张凌介绍说,其实,好的外企在同学们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但受金融危机一些外企大幅裁员、减薪的影响,以前附着在外企身上的光环已经在同学心目中渐渐退去,外企不再单纯是工资高、环境好、管理先进的代名词,工作压力大、不稳定的另一面也暴露出来。而这时,国企无裁员的优势恰恰显露出来。

  按规矩,宣讲会结束后才能现场投简历。昨天,当张凌投完简历从人群中挤出来,已经快4点了,错过了一场3点半举行的笔试,但张凌并未显露出遗憾,因为他已拿到两个录用意向,其中一家外企给出的年薪是25万元。

  张凌之所以对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感兴趣,除了专业对口,也是看中它的国企背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张凌没到国企实习过,对国企的了解主要来自家长、学长介绍、以及网上的新闻。据了解,在大学生眼中,国企不仅拥有和公务员相似的稳定,还有着很多诱人的“传说”。传说中,国企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国企有可能分房;国企福利好,实际年薪可以达到20万元……

  “目前的房价这么高,刚毕业的大学生靠自己奋斗,得多少年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呀。虽说不指着国企还能分房,但有了北京户口,至少可以有资格购买低价的保障房,这个不是虚的。因此,班里有同学宣称,非国企不去。”张凌觉得同学的提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普遍的择业心理:如专业对口,首选国企。

  张凌说,他有个表姐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买了房,有了小孩,算是北京的“常住民”了,只是一家三口没有北京户口。以前表姐说,这么多年过来,除了办护照等一些事情需要回老家办,其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但去年孩子上学,问题出来了,没户口算是借读生,为了上学,费了老鼻子劲了,由于今后还要面临孩子回老家考试等问题。表姐和表姐夫商量后,辞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报了海淀一所学校的MBA,准备考研。35岁了,重新拾起书本,只为将来有个重新分配的机会,弄个北京户口。这件事情对张凌的刺激很大。

  公关对比

  专业技能VS灰色技能

  没有封面,也没有花哨的装饰。简历回归传统低调,特别是“国企版”,和10年前的格式差不多。北大“三角地”一家打印的工作人员小孙说:“这个变化就是从工作不好找那年开始的。”

  除了在简历上投其所好,张凌还抓起了《曾国藩》、《胡雪岩》、《杜月笙》等人物传记,以便将来更好地脱掉“书生气”,懂得中国的人情世故。但和学妹小吴比起来,张凌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小吴是北大文科,去外企比较难,就一门心思专攻国企和公务员。她听一位去年进国企的学姐说,一个本来分在分公司的女生,因为能歌善舞又活泛,培训结束后直接留总公司了。在学姐的指点下,小吴暑假专门学了民族舞,她团购了一张卡拉OK学习卡,偷偷背着同学学唱歌。

  大学生毕业前专门修习《厚黑学》、喝酒唱歌等,被一些专家总结为“灰色技能”,并认为是一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物。但在实际中,这种行为被许多人认可。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70.7%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小吴也认为,如果没有专业技能,一心修炼唱歌、跳舞,甚至是打牌、搓麻、喝酒,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有一技之长,学学唱歌、跳舞,能更好的与人打成一片,无可厚非。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