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佛塔和佛教一样源于印度
与佛教一样,我华夏形形色色的佛塔也同样源于印度。
就在印度比哈尔邦迦耶城的南郊,矗立着一座闻名世界的佛教精舍,叫做佛陀迦耶,实则为我们所说的佛塔。佛陀迦耶的塔基是一座正方体,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50多米的方椎体砖塔,塔身雕满了佛龛形象,塔顶装了一只铜瓶,四角则是四座与主塔相似的小塔。
这种将佛教精舍叫做佛塔的称谓,也纯粹是中国式的;在印度,此类建筑叫做窣堵婆。而迦耶城的佛陀迦耶,在中国则被称为“金刚宝座塔”。
大唐一代高僧玄奘不远万里去印度取经,不仅取来了大量的经文,也取来了“金刚宝座塔”的建筑规制。这样一来,基于玄奘的图画和描述,精舍的空间格局,“天祠”的高大尖顶,便成为中式佛塔的基本形制,从而影响了我们其后的类似建筑。巍巍高塔直指苍穹,蕴含着佛教对生死的轮回解释。
及至明清时期,在中国的各色佛塔之中,佛的意味愈益减少,而世俗的意味愈益增加,地标的作用也愈益增大。洎今,说起少林寺,也几乎成了河南嵩山的代名词。于是,世俗对来生的向往,对苍天的祈求,对永恒的默念,尽化于各地拔地而起的佛塔塔中。
关于儒符涅槃塔的民间传说
“涅槃”是佛教用语,指多年修炼彻悟之后所达到超脱生死的境界,在佛和僧人眼里,既有死的意思,也有生的意义。
明《正德琼台志》称此塔为“石山塔”。有关此塔,有多种民间传说:其一是说宋代末年,石山都儒符村有一位符姓姑娘,善于利用当地盛产的藤条、麻线,编织各色器物,技艺出类拔萃,芳名金声玉振。她自幼发愿一心向佛,既长志坚意笃。为表示远离尘嚣、摒绝富贵的决心,俟其及笄之年,更是立誓终身不嫁不育,而用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建造一座佛塔。于是,她每天编一些藤筐、竹篮和十数双草鞋挑去博铺墟卖,以此日积月累所攒下的银子雇佣能工巧匠,日日绳凿斧削,夜夜拉土运石,遂建成儒符石塔。因其编织最多、卖钱最多的是草鞋,故而,此塔亦被当地人称为“草鞋塔”。
其二是说南宋副丞相李光兄妹矢志抗金,却因朝廷腐败,遭大奸臣秦桧构陷罹祸,兄妹俩被双双贬至石山都儒符村一带。然而,即令是在此天涯海角,兄妹俩也不断地撰文发檄,四方游说,对那个亘古未见的大奸巨贼口诛笔伐,进而将其钉在千年耻辱柱上……待这对忠盖寰宇、义薄云天的兄妹死后,当地百姓自愿捐款建造涅槃塔,以便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及其颇有后世“鉴湖女侠”之风的胞妹。
此外,还有其他传说,版本很多,就像千年历史的传声筒、回音壁一样,众音嘈杂。但一个地区人人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要么接近历史的真相,要么寄寓着该地区人们的理想愿望、人格精神,从而日积月累,浩浩荡荡,凝结成该地区颇具向心力的文化气场。试想,一代代人的心灵在此重叠、交融,千百万人的口碑在此矗立、定格,岂能不形成人文传承的接力棒和金链条?
儒符涅槃塔复原图
通过查阅琼山县志、琼州府志与《石山镇志》等史料,让我们将这个千年古塔的复原图呈现给大家。
儒符涅槃塔与佛陀迦耶一样,亦是方椎体砖塔,不同的是其全身均用蜂窝状的火山石石砖垒砌而成,显得端朴敦厚,崚嶒巍峨,眢目深陷,颇富历史沧桑感。
石塔呈四角形(一说通高2.6米,感觉有误),共分5层,全塔由23级石头垒砌,矗立在高10米、边长8米的正方体台基的正中央。第一层内龛中,供奉烈女符姓姑娘的石雕像一尊。塔顶设有高31厘米的葫芦状塔刹,刹内陈设着菩萨和武将神像,并置覆钵和火焰盘轮竽。石塔飞檐翘角,基座为金字形。塔座南面砌有台阶25级,拾级而上,可登临台基,对月赋诗。
塔基全由并不规整的方块火山石错缝叠垒而成,下阔上窄,以其增加稳固性;基顶的四五级石砖逐渐向四周伸出,似乎是为了增加台基顶面的面积。从整体上看来,这个塔座像极了金刚宝座塔的“宝座”。
儒符石塔构思宏伟,造形精湛,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这样通体全用火山石石砖修筑的佛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不多见,凸显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