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石角边沟村王家老宅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王裕超 摄
经商路上勇开拓
在石角边沟村通往王宅的路上,沿途许多农民家中都种有槟榔树。王春郁告诉记者:“石角边沟村有种植槟榔的传统,加工槟榔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王绍经刚到新加坡时,年轻力壮,不怕吃苦,就是靠挑运包裹槟榔的萎叶为生的。”
咀嚼槟榔,可以生津发热,提神醒脑,以缓解劳作中的辛苦。用萎叶包裹槟榔,再配上一些石灰来咀嚼,在海南当地早已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也许是受到家乡风物的启发,绍经公一到星岛,便干起了挑送萎叶的营生。靠着一双铁脚板儿,王绍经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新加坡的山山水水,一担担贩卖出去的萎叶,也让他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时刻牵动着绍经的心思。挑萎叶、卖菠萝的收入尚属微薄,当把省吃俭用的积蓄汇给远方亲人时,王绍经思乡的愁绪似乎才得到些许缓解。
“绍经公很有经营头脑,他用挑萎叶积攒的200元钱,与别人合伙做起了布伞生意。”可以说,贩卖布伞是王绍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投资。
随着在南洋阅历的不断丰富,王绍经又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尼的山区开办了土产杂货店,收购当地的山货、皮货等特产,然后再运往新加坡和海南等地做制鞋的原料。凭借着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王绍经的事业如日中天。
商人重利,但王绍经更重情义。“绍经公当年收山货、贩煤油时,与四位同乡合伙经营买卖。后来几位股东先后去世。因为当初合股做生意只有口头上的协议,并没有书面的合同。但绍经公仍将原来股东的本钱和红利分给了他们的后代,并经常提携这些后人,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凭良心做事,以诚信立业,让宽厚无私的王绍经在惨烈的商战中屡占先机。
绍经街上展雄风
在新加坡,有一条以王绍经的名字命名的街道———绍经街。“在海外,以华侨的名字命名街道,是对华侨贡献和华侨开拓精神的认可和褒扬。”王春郁的一位曾经到访过绍经街的王家族人告诉记者,“新加坡东部的‘绍经街’,街道两边经营有百货店、名餐馆、服装店等各式各样的店铺,每当节假日,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这里就成为了海南老乡经常光顾聚会的地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正值王绍经事业的鼎盛时期。此时,他洞察市场,发现购买地产十分具有投资前景,便筹集资金投资地产,开办实业。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带购买了房产和橡胶园。仅在新加坡一地,就有二十多间店铺。
“绍经公的商业头脑十分超前,当时在南洋的产业中,不仅投身橡胶园、房产等行业,还在银行、保险、汇兑等方面多有涉及。”
独具特色、气派不凡的王家百年老宅,见证了王绍经情系故乡,富而恋乡的思乡情怀。“石角边沟村的这处宅子,就是绍经公命家人精心修建的。”
说起绍经公当年在温泉村修建宅院的情景,如今已有80高龄的刘阿婆仍然十分激动:“王家当年修宅子,十里八村的乡邻都很羡慕,毕竟是同村人在南洋闯出了名堂。”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