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真名士自风流——林毓豪和他的雕塑人生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郭景水 时间:2011-02-15 14:22:02 星期二

  幼时艰难 迷上雕塑

  1940年,林毓豪出生于崖县黄流村(今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村)一个贫苦家庭。小毓豪在家乡接受了艺术教育的第一课——每逢节日,村子里的牛车上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小毓豪被妆扮成哪吒,坐在会转动的架子上,在乡村里巡游。

  父母逃荒外出做工的时候,祖父带着小毓豪到关帝庙拜神,祈求父母的平安。神台之上,红脸的关云长威严端坐,两边的金刚罗汉横眉竖目、高大神武。木刻泥塑的神像让小毓豪有点害怕,但也使他感到有趣。后来,小毓豪自己便常常偷偷跑到庙里看神像,然后回家用泥巴捏出一个个“公仔”,做好之后还用破砖盖了一座“庙”供他们居住。

  若干年后,林毓豪自己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是我实践雕塑艺术的第一课。不知是否这个原因,我这一生与雕塑结下不解之缘。

  1946年,小毓豪一家搬至崖县榆林港(今三亚市)。在榆亚中学读书时,小毓豪的两位老师对他走上艺术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位是班主任老师潘治源。潘老师知道小毓豪喜欢画画,常给他买些图画本。另一位教授历史课的颜老师,他在上历史课时,喜欢结合课文在黑板上即兴画画。有一次讲鸦片战争,颜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躺着抽鸦片的人,惟妙惟肖引起学生满堂笑声。多年以后,林毓豪还清晰地记得,颜老师还在学校开过个人花鸟山水画展。

  艺术探索 倔强追求

  1959年,时年19岁的林毓豪带着亲友资助的100元,到广东省湛江复习投考并在当年考上广州美术学院。入校之后的两件习作《新的一课》、《在田野上》入选了广东省美术展览,给初涉雕塑的林毓豪极大的震撼——贫苦家庭的孩子也可以进入艺术的大雅之堂。

  大学期间的林毓豪,已经初现倔强的性格。一次女裸习作,林毓豪做了一个全身像,老师批准翻成石膏。林毓豪花了一天时间,把外模翻好,用水冲干净,正要拿出水池时,麻绳突然断了,石膏模在地上砸成一堆碎片。三天两夜没合眼,整整87块碎片,林毓豪一块一块地对照、拼凑、粘补。

  在艺术探索领域,年轻的林毓豪胆子也很大。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的日子里,林毓豪最喜欢到学院对面的野地里去散步,尽管那里有很多骨灰瓮和坟墓。有时,林毓豪还会找到比较完整的头骨,挖个坑放上石灰埋好。一个星期后,他挖出来洗干净,用酒精消毒后放在枕边,时时拿来反复翻看,只为熟悉人的头骨结构。

  大学毕业之后的林毓豪,和当时的同龄人一样接二连三地被当时的政治运动裹挟。1970年,林毓豪正式调至广州雕塑工作室工作。之后,林毓豪陆续创造了《家园》、《民警叔叔》、《小将》、《重返山寨》等雕塑作品,有一定的积累。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