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杆烧饭可香了
儒宗村:古老的村门
儒黄村:大树下面好乘凉
清晨去放羊
盘桓在石山镇,但见一棵棵干云蔽日的古木给村寨撑起了阳伞,一丛丛凝翠飘馥的花草为大地铺上了绿茵。于是,少不了莺啼燕鸣,蜂飞蝶嬉,让人睡梦里都会酿出蜜来,插上翅翼。
乡野间,朴拙自足的村民与蜂窝状的火山石交相辉映,给千年文明史挥洒出闪亮的传奇。走过一个个古聚落,你会发现,那一个个雅致、文气、古旨幽邃、意趣幽眇,且富含历史文化、道德教化韵味的村名,次第间映入我们的眼帘,吸引了我们探寻的脚步和探赜索隐的好奇心。久濡其中我发现,现代化进程也在这古村、古屋之中,有声有色、活色生香地演绎着、渐变着。属意此地的岁月更迭,感受世事变迁,颇有一种“兹游奇绝冠平生”之慨!
村落戴“儒冠”、围“美巾”
石山镇共有11个村委会,4个墟集,一个居委会,84个自然村和30个荒废村。
有趣的是,在其84个自然村中,村名冠以“儒”字的竟有14个,譬如,儒宗、儒豪、儒府和儒符等;冠以“美”字的有13个,譬如,美新、美富、美龙和美本等。至于那30个荒废村,冠以“儒”“美”二字的也各有三个,庶几可谓全镇皆“儒”,无村不“美”矣;兼有典读、道育、文甲和仁学之类文气荡漾的村名杂糅其间,凸显着别致、超拔的地域人文精神。凡此种种,无不寄寓着石山先民的追求和对后代的期许。
一个不大的乡镇,竟然聚集了如此密集戴“儒冠”、围“美巾”的村落,无论是从社会学、地名学,还是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都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令人讶异之余,生发无穷的思考和多向的探寻。
漫步在这一个个儒风温煦的火山村,试图通过目光注视、双脚踏寻、嘴巴探问和心灵感知,来了解这片土地、理解这片土地,了解、理解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黎民,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这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文化变迁。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千年文化的滋养,就不会有如此集中的儒雅村名。
人娴礼仪之教,士多邹鲁之风
俗话说,人如其名,名不虚传。据《琼山县志》记载,当地“由唐迄宋,人文蔚起,至明为尤盛。人娴礼仪之教,士多邹鲁之风”。
当地历来重视教育,石山地区办教育始于唐代。南宋时期,石山典读村就孵育出了中国一代文宗白玉蟾。白玉蟾(1134-1229),本名葛长庚,乳名玉蟾,出示在琼山五原都(今海口市石山镇典读村)。关于这位南宗五祖的身世、学养,典读村村长钟时禄如是说,仙人6岁丧父,后随母改嫁澄迈白家,遂改姓白。他自幼冰雪聪明,天赋异才,12岁应试,主考官命赋“织机诗”,遂脱口而出:“天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堪称诗书画三妙绝。其诗作为《千家诗》所收录,这在海南属于独此一份。
明末清初,石山的文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出了两位举人(陈应运和王必位)、两位贡生、一位廪生、一位生员(秀才)和9位监生。到了清朝,当地办书院之风方兴未艾。康熙四十年(1701),一位官吏在五原乡文盛都(今道堂墟)建起文盛书院,今改作道堂小学;光绪十八年(1892),琼山知县张士埕在石山建起凌霄书院,今改作石山镇中心小学;光绪十九年(1893),邑绅陈彝谦在安仁建起鹊峰书院,今改作美安小学。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大潮风起云涌,于是,石山原有的各类书院竞相改成学校。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石山镇仅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就有8人;新中国成立后,截止目前,该镇大学毕业生已逾1000人,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7人。
为何村村争儒、寨寨竞美?
为何将村名竞相冠以“儒”字?据说与这里重礼制、倡儒教的“邹鲁之风”有关,我想也和道教宗师白玉蟾及两位举人陈应运、王必位不无关系。
为何将村名争着冠以“美”字?美贯村村民王延章告诉我,羊山地区花草葳蕤、树木蓊郁,故而百姓古来喜好养羊,是为饔羊,肉鲜嫩,味甘美。而羊大为“美”,因而村名竞美,寄寓了村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期盼。
之所以村村争着戴“美巾”,经常走南闯北、博识洽闻的村民王春荣则别有说法———“哪里是‘羊大为美’这么简单,这么浅薄!羊山一带所讲的话当地人叫做‘黎话’,又叫‘临高话’,这种方言的‘美’字与海南话的‘母’字的发音相似。而海南话的‘母’就是母亲,‘美’字广被村名所采用,说明了当地人对母亲的崇拜之情、孝敬之心。”此说非谬,海南文史专家蒙乐生先生对此给予了文化理论上的印证。
蒙乐生在其一本前不久出版的《人文圣地火山口》中写道:“这些村名与‘母’密切相关,与女性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起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密切相关……专家认为,以‘美’字为首的地名如此密集,是否说明操‘村话’的羊山先祖在母系氏族公社末期已经迁居此地?这也是一种猜测,但却是一种理性的推断。不管哪一种正确,都足以证明羊山地区的历史文化相当悠久。”
古谚曰:“书经三写,乌焉成马;话经三传,子虚成真。”时过境迁,莫可究诘,权作一个小小的历史谜团吧———好在历史的谜团就像天上的云朵,仰头皆见,飘飘渺渺,直令方家拈尽白发、愁肠百结。
惟愿游子不忘家乡雅致村名
走在石山镇的村村寨寨,你会发现:当地的文化人不仅喜欢舞文弄墨、吟风弄月,而且喜欢将村名嵌入楹联的头一个字,或者摹刻在村口牌楼两边的门柱上,或者刻写在学校、公庙门前,庶乎村村如此,别具意匠。
许是受了当地文人骚客的浸染,许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笔者在石山镇流连多日,亦禁不住兴味盎然,于是文思遄飞之下,便对该镇以“儒”“美”二字开头的村名来了个连缀,并由其他村名巧妙串联,遂成一副上下联各嵌了十个村名的楹联:
儒村儒穴儒来荟儒群儒秀儒才儒星扬欢举镇儒浩昌(儒浩、儒昌)
美岳美城美扬成美社美龙美鳌美党兴隆阖家美月朗(美月、美朗)
横批:儒美合璧
抚今追昔,即可颖悟,这一个个别具异趣、深意的村名,饱蕴了石山先民的智慧、愿心和诉求,饱蕴了他们对后人的一腔至嘱、切盼和拳拳关爱之情。惟愿无论是留守的,还是走向祖国四面八方的石山后人:牢记你的家园,牢记那个镶嵌在火山石廊柱上的村名,并将其发扬光大。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