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海南民间绝艺——走进中和古镇寻访扎龙高手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李关平 苏晓杰 时间:2011-04-06 15:24:27 星期三

儋州市中和镇61岁的钟世彪,正在向记者介绍“龙”的制作过程。

儋州市中和镇74岁的汤汉清,在自家门前修复闹元宵时弄坏的龙头。

  沿着厚重的石板路,行走在儋州市中和古镇岁月斑驳的骑楼老街,不时能看到各种形态的舞龙,年味似乎还未走远。

  千百年来,中和舞龙在流传中不断发展演变,不变的是中和人对舞龙闹元宵的热情。不久前,中和古镇闹元宵,十里长街灯火辉煌,锣鼓喧天,人头攒动。13条舞龙腾云驾雾,有的昂首舞动喷吐烈焰,有的俯冲游弋追逐彩球,龙身游走飞动……

  令人惊异的是这13条群舞的长龙,竟全部出自这座小小的镇墟上、婉转曲折的深巷中。带着这份好奇,记者在古镇上穿街走巷寻访扎龙高手。

  龙之逼真在龙头

  在古镇解放路153号,一栋骑楼建筑的门口,挂着一个招牌“制作舞龙、舞狮、醒狮、麒麟”,户主符世杰一家正在忙碌着制作一条火龙,符世杰在给龙头上色,其子女则在给龙球贴上金色锡纸。

  这条火龙龙嘴大开、双目怒视前方,龙眉型如烈焰,龙头呈火红色,颇具威严。这条火龙长约25米,龙身用竹扎成,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撑竿。

  “扎龙全凭一双巧手。”符世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外表栩栩如生的舞龙,内部由竹子支撑起框架,全靠用竹片竹篾编制而成。最为复杂的部分在龙头,编制好造型后,才能贴纸和上色。

  今年52岁的符世杰是其家族第三代扎龙技艺的传人。他告诉记者,舞龙是否逼真,关键看龙头。龙角要挺立、龙鼻要隆起、龙眼要有神、龙嘴要龇裂,正所谓“龙角后倾无威、龙鼻长则无严、裂嘴不阔无势、龙须不飘无仙”。

  钟家的独门技艺

  在路人指引下,记者走进另一位扎龙高手钟世彪的家。走进院子,一尊龙头泥雕塑像安放在院子中央的木板上,犹如这个扎龙家族的“LOGO”。

  “古镇习得扎龙技艺的人不少,但现在用泥塑做龙头模型的仅我们老钟家。”61岁的钟世彪,约1.70米个头,脸上布满皱纹,满头乌发,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自信满满。

  钟世彪介绍,一般龙头都是用竹片编扎出框架再进一步加工,而他却另辟蹊径:取粘泥塑造出龙头造型,然后用纸蘸糯米依照模型粘贴,平均厚度约5厘米,继而置于阳光下晒干,掏空粘土,即成龙头模型,再画上颜色。此法优势是可塑性大,而且重量较轻,便于舞龙者操控。

  据说,钟世彪祖上曾任清代儋州把总,家门显赫,民国时期家道中落。钟世彪的父亲拉过大锯,当过屠夫,后来在镇上跟随多位扎龙师傅打下手,久而久之,逐渐悟出其中奥妙自立门派。

  5天造出13条龙

  一条舞龙,除了关键的龙头,龙身整体的协调也是扎龙的成败关键之一。

  今年74岁的汤汉青也是一名扎龙高手,10多岁就在古镇上跟随师傅学习扎龙技艺,如今满头银丝依然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龙身大小和长度都要有比例,不能长而细,短而粗。

  龙身分成数节,30多米长龙甚至有10节,每节用厚竹片编织成环状,围上缝有龙鳞状的银纸片做成布身,变形成了一条鳞光闪闪的龙身。龙身还要装上龙爪,并有活动机关,如此舞龙才能神似“腾云驾雾”。

  中和镇委书记陈益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往年,中和居民也有自发舞龙闹元宵的。今年政府组织更是极大激发了居民的热情,大年初十宣布元宵举办舞龙民俗活动,各片区群众随即自发召开讨论会,商讨舞龙的制作、舞龙队的组成。两天之内,便有13支舞龙队报名参加活动。短短5天之内,13条舞龙腾空出世。

  记者元宵节当晚在中和镇采访,就看到了13条舞龙相聚关帝庙前广场,有浑身赤如烈焰的火龙、有流翠染黛的青龙、有金鳞闪闪的金龙、有龙头虾身的虾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据了解,平时制作一条20多米长的舞龙至少需要10天时间,为了赶时间争速度,各家各户出钱出力,扎龙师傅和徒弟日夜赶工。钟世彪带领的“夜游神”队用了三天时间就造出了一条25米长青龙。

  扎龙手艺代代传

  中和古镇舞龙闹元宵的传统缘自宋代,经久不衰。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韩国强告诉记者,中和作为古时儋州的首府,驻军、朝廷命官、商贾过往或驻守之地,必然带来一些中原的传统民俗,同时带来的还有扎龙这样的民间技艺。从形态上看,中和龙的龙体偏小而修长,应是属于中原龙。

  舞龙队沿街而行,穿街走巷,路过每家每户,所到之处,居民纷纷以茶水、红包等犒赏舞龙队伍。这样的场景,在中和古镇男女老少的记忆中始终留存。

  中和的扎龙手艺也在海南西部声名远播。钟世彪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中和镇墟上有扎龙手艺的不下10人,只是有人转投他业。像钟世彪、符世杰、汤汉青如此钟情于扎龙技艺的人已经不多。他们每年能接到十至八条舞龙的订单,价位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这些订单有来自儋州本地,也有的来自屯昌、临高、昌江等地。

  如今,钟世彪等正传授扎龙技艺给徒弟,让手艺代代相传。钟世彪的儿子钟学东今年31岁,已经能够独立带领师弟们制作舞龙。只是经常遭到钟世彪的“训斥”,“龙耳怎么能带耳环呢?”、“龙眼装上LED灯还像龙眼吗?”……钟学东则认为,尝试着变化和创新并不是件坏事。

  千百年来,中和舞龙在流传中不断发展演变,不变的是中和人对舞龙闹元宵的热情。在窄小的古镇街巷中、静寂的小院内,锣鼓声响,火龙、青龙、金龙……昂首舞动,令人不禁遥想千年古城的昔日繁华。

  2月17日,中和镇13只舞龙舞狮队在古城儋州市中和镇闹元宵。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