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放像
琼州林氏多才俊
林氏不但在内地人才辈出,在海南岛上的众子弟中,值得称道者也不乏其人。
据王俞春编著的《海南进士传略》(花城出版社,1998年)介绍,明代成化七年(1471年),广东按察副使涂棐来琼视察民情时,在府城建了一座“表贤坊”,表彰当时海南的4位贤人———丘濬、林杰、薛远和邢宥,都是明代中期的进士,其中琼山人林杰与丘濬是在景泰五年(1454年)同时登科,而且都名列二甲。当时的提学胡荣在撰写四人传略时,称赞他们“文章足以辅助教化,实琼人之师,海内之望也”。
明清两代,海南共有93人考中进士,林氏就有8人,其中文昌水北都(今属文教镇)的林密与同里的何测、邢宥先后登科,因此有“一里三进士”的美称。林密的父亲林德隆也是读书人,当过昌化主簿和文昌知县。及至清代乾隆十年(1245年),水北都又有人———林其笼———中进士,当过福建永定知县,极其重视教育,在任9年,政绩斐然;晚年在文昌主持修建文昌学宫和文峰塔。
清末,崖州(今三亚市)的林缵统(1852-1922年)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与康有为、梁启超一道“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回到海南,于是闭门谢客,潜心向学;民国期间,他又奔走万宁、乐会(今属琼海)等地,联络乡绅商贾,推动西沙群岛的开发。
在海南林氏才俊中,有一位是不能忘却的。他就是被誉为“讨袁义士”的林文英(1873-1914年),追随过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在海南办过报纸,极力宣传爱国思想,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1914年3月被杀害。
林缵统和林文英的经历,让人多多少少能看到比干正义精神的影子。
在当代,海南林氏有两人被选为院士,这对整个海岛来说恐怕都是值得骄傲的。
一人是林浩然(1934—),文昌白延人,鱼类生理学和养殖学专家,曾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导,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另一人是林鸿宣,植物生物学家,祖籍文昌,1960年11月生于海口,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6年、199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年底,林鸿宣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编辑:谢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