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汶川援建难题之抢救羌文化:负重的文化传承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时间:2011-04-29 11:11:01

  修旧如旧“铸”文化

  既要建新房,又要建得“有文化”,成为摆在广东援建者面前的一道关卡

  地震前,龙溪乡村民于清和一直经营农家乐生意。“生意好得很!每周五预订电话爆满”,于清和回忆,当时来的游客很多,停留时间却不长。很多人和他说,“来一趟只能吃你做的饭,没别的好耍”。

  生意红火,于清和并没有放在心上,但说同样话的人越来越多,他才意识到,“龙溪旅游缺了点什么”。直到在湛江援建工作组规划图纸上看到羌人谷文化旅游中心、羌文化博物馆时,于清和拍着大腿说,“原来旅游可以这样搞!”

  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介绍,汶川特大地震后,一些很有羌族特色的房屋被严重破坏,甚至成为废墟,而新建农房大量使用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致使羌族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上消失。

  这成为摆在广东援建者面前的一道关卡:既要建新房,又要建得“有文化”。

  距汶川县城20分钟路程的绵虒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西羌门户、大禹王的故乡。珠海对口援建工作小组组长陈仁福刚到绵虒镇,做的第一件事是看各种版本的汶川县志,他说,熬了几天几夜,就为找县志对绵虒历史文化的记载。

  在县志中受到的教育,陈仁福记了六个字:禹文化、羌文化——— 而这,也直接融入了后来的绵虒镇重建规划设计。

  在今年4月19日举办的“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为获“4A级旅游景区”荣誉的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授牌,这正是珠海援建组的“神来之笔”。

  “通过挖掘大禹精神和文化,给当地留下旅游资源”,珠海援建组长陈仁福牢牢把握这一主线,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援建组没有从援建资金里拿一分钱,通过项目资金置换,利用明确指向旅游方向的捐款,一座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和观赏性的地标性建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拔地而起。

  陈仁福说,现在当地村民三五作伴,到景区散步、郊游;数不清的途经车辆,停车到景区游览,就足以证明这并非“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工程。

  更让援建组工作人员高兴的是,成为国家4A景区后,可以预计的景区门票收入,也将成为珠海为当地营造的又一造血源泉。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