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固后盾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召开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会议的琼崖代表时说,“冯白驹同志领导海南人民打得很好,海南人民坚持了23年红旗不倒,黎族人民斗争很坚决,对革命贡献很大。”
曾参与琼崖革命的离休干部、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如伟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海登陆作战总攻中,用“木船打败敌人的军舰”,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而琼崖人民革命武装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则是世界革命斗争史上的奇迹。
邢诒孔指出,琼崖人民革命武装历经23年的英勇奋战,最终建立了稳固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这是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坚固后盾。
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和敌人的重兵围剿中,琼崖纵队孤岛奋战,依托革命根据地,经受了长期艰苦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1932年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与大肆搜剿,冯白驹率领100多名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在母瑞山根据地坚持斗争,他们以大地为床、树叶为被、野菜野果充饥,战胜千难万险,紧握着革命红旗,坚持了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只剩下25人突围回到琼文革命老区,把革命的火种不断燎原。
1947年春,中共琼崖特委开辟以白沙、保亭、乐东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琼岛斗争的战略基地。至1948年6月,随着乐东县全境解放,白、保、乐连成一片,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正如冯白驹的评价:“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铜墙铁壁
“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这是冯白驹曾说过的一句名言。
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编审处处长赖永生指出,“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道出了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者的真正靠山。琼崖党组织正是建立起了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成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
在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人民进行惨绝人寰的残杀。无数个红色村庄被夷为无人区,无数革命家属和红军妻女被迫害,但人民群众从不因此而屈服。在六连岭的一个山洞里,被敌人围困的100多名群众宁可集体饿死、困死,也没有一个人投降说出红军的踪迹,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932年底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受挫后,在母瑞山坚持斗争的冯白驹等人意识到:长期在山上,由于同人民隔绝,无法发动群众,必须突围下山,到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区东山再起。突围下山回到琼文地区后,在群众的掩护下,党的恢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从1942年5月底到1944年春,日军出动大量兵力向我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掳掠,无所不用其极。但人民群众仍然一如既往,不断地为抗日部队输送新鲜血液。在根据地,经常出现“妻子送郎上前线,父母送儿打鬼子”的动人情景,1942年仅琼东县(今琼海市)就给抗日部队输送了1000多人。根据地人民不仅用生命来保护革命战士的安全,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还勒紧裤腰带,源源不断地给部队提供粮食,群众说:“只要我们还活着,独立队就饿不了。”
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的胜利,同样与琼崖人民的配合密不可分。在接应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中,琼崖各族人民大力筹款筹粮,踊跃参与支前。短短一个月时间,全琼就筹集粮食5万多石,组织起有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在解放军进入海南后,各地支前队伍不顾生命危险,男女老少一起上阵,当向导、运物资、抬伤员、烧水送饭……,为岛上追击作战的迅速胜利作出了贡献。
赖永生说,琼崖人民所铸起的铜墙铁壁,是保护革命和支援解放的坚强力量,是琼崖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在海南的解放事业中,琼崖人民的功绩同样彪炳史册。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