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一代名相崖州留芳:北宋宰相卢多逊与水南村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蔡葩 时间:2011-06-03 15:31:13 星期五

卢多逊纪念馆 记者 张杰 摄

  谈到宋朝宰相卢多逊,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称982年,卢多逊在贬赴海南途中,于一个地处偏僻的小驿站,遇到了一个对京城旧事颇为熟悉的老妪,并留下了一段令人感慨的对话:

  卢多逊:老人家从哪里来?为什么居住在这个荒野之地?

  老妪:我本生于中原的士大夫家庭,有个儿子在朝廷做官。那时卢多逊是朝中宰相。有一次,他让我儿子去诬陷别人,我儿子没有答应,卢多逊怀恨在心,并在不久之后找了一个借口,加害于我儿子。

  卢多逊疑惑地问道:后来呢?

  老妪:后来还能怎么样?只能举家逃到这个荒郊野岭,苟全度日。几年后,我儿子和家人相继离世,唯我孤独存活于此。

  卢多逊顿露惊愕之色。

  老妪继续道:我如今居住在驿站的一旁,并不是没有别的意图。我想卢多逊恣行不法,终有一天会被朝廷流放南荒,我或许能在此地见到他……

  如遇天雷轰顶,卢多逊无言以对,惶然离去。

  假如这个故事属实,那么前人则是以道德的善恶来评议政治上的是非曲直,将一个复杂的政治事件简单化了。其实,任何一个被流贬到海南岛的重臣,背后都有着一番你死我活的政治争斗。权位越高,遭打击的力度也越大,而流贬海外之地的崖州,应是当时最残酷的惩罚了。宰相卢多逊,遭遇的正是这样的命运。

  这一讲,让我们继续跟随三亚文史专家周德光的脚步,走进卢多逊曾经留影的美丽村庄,追寻那前尘往事。

  祸起“结党营私”

  据《宋史·卢多逊传》记载,卢多逊为河南怀州河内(今沁阳市)人。五代末期周显德初年(公元954年)举进士;宋太祖开宝元年冬(公元968年),任翰林学士;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后任兵部尚书。卢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思敏捷。史书说,他是一个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同时又是一个富有才干的人,所以曾一度得宠:宋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卢多逊必向吏令打听书目,先通阅览,待太祖问及书中事时,则对答如流。再后来,卢多逊成为宋初的朝廷重臣、居相位,集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诗人于一身。然而,政治风云多奇变,卢多逊在一夜之间成为囚徒,史书记载他涉连秦王赵光美“结党营私”案。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在‘斧声烛影’中暴亡,而当晚其弟赵光义‘留宿禁内’,大有杀兄夺位之嫌。赵匡胤母杜氏,生匡济、匡胤、光义、光美、匡赞兄弟五人。据说杜太后谈到皇位继承问题,谕示太祖百年之后,当立赵光义。宰相赵普在病榻前记下誓言,末尾署上‘臣普记’,把誓言藏在金匮之中,这即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三亚文史专家周德光一脸肃容地讲述着:“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封弟光义为晋王。976年,宋太祖卒。赵光义继位,即为宋太宗。太宗封亲弟赵光美为齐王,封兄赵匡胤长子德昭为武功郡王,位在宰相之上。979年10月,宋太宗封弟齐王赵光美为秦王。”

  “这一段看起来似乎很平静。然而,平静的表面蕴藏着惊险的巨浪。”周德光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卢多逊告宰相赵普当初不想立宋太宗,宋太宗因此疏远了赵普,赵普郁郁不得志,也因此埋下两位宰相的嫌隙。此时宋太宗的旧臣柴禹饧、赵镕、扬守一却状告秦王赵光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威胁太宗王位。宋太宗问已经失势的元老赵普,赵普表示愿备枢轴,观察奸变,同时陈说自己忠于朝廷反为权幸诬告,暗指卢多逊陷害忠良,进而把受杜太后之托写“金匮之盟”等事作了说明。宋太宗打开金匮,得誓书,又查阅了赵普所上表,证实了赵普所说,解除了对赵普的误解,再拜他为司徒兼侍中,封为梁国公。

  “政治力量已经发生了变化,处在浪尖的卢多逊难逃厄运。”周德光颇带惋惜地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有人告秦王光美欲乘宋太宗幸西池时叛乱,宋太宗借机罢了秦王开封尹职,改为西京留守。据“金匮之盟”,传位顺序是宋太祖传宋太宗,宋太宗传赵光美,光美传德昭。德昭已死,光美深感不安,宋太宗以传位事等问赵普,在赵普的暗合下,决定放弃“金匮之盟”,立自己的儿子为王储,秦王赵光美不久变成了囚徒。而卢多逊与秦王交往甚密,常以中书机密告诉秦王。秦王失宠,卢多逊自然入狱,初判死刑,诛斩九族。宋太宗念其身居相位,久事朝廷,下诏削夺其官职及三代封赠,全家发配崖州。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卢多逊也成为宋朝最早被贬来海南的重臣。

  水南风景最堪夸

  作为诗家,卢多逊落荒来到海南南部的水南村,曾一度万念俱灰,绝没有想到这里还有学人隐士。当他发现实际情形与他的想象断然相反之后,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了极大的变化,于是,他要以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在他留下来不多的七律诗中,传诵千古的《水南村为黎伯淳题》(二首)深受崖州人士的钟爱。提起水南村,必定离不开这两首诗:

  一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

  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

  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

  二

  一簇睛岚接海霞,水南风景最堪夸。

  上篱薯蓣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

  狞犬入山多豕鹿,小舟横港足鱼虾。

  谁知绝岛穷荒地,犹有幽人学士家。

  风景优美、人文荟萃的水南村,在卢多逊到来之时已经是宋朝崖州州治和宁远县县治所在地。它面对南山岭,清凌凌的宁远河绕经村北,居民祖先多由中原迁徙而来,民风淳朴,尚诗文,村中孩童未曾上学却能写一手好书法的人并不少见。一位名叫黎伯淳的水南村人,是一名隐士,后成为卢多逊的好友。卢多逊称他为“幽人学士”,可见黎伯淳非等闲之辈。

  周德光说,这两首诗在描写崖州田园风光的诗中极有代表性,早已经成为水南村最有特色的名片。诗歌真实描绘了一千多年前崖州的自然风貌,记录了崖州富足、美丽、有文化流韵的民情风光,让今天的人们得以窥见崖州当年的社会生活状况,意义很不一般。诗人抒写了远离帝京政治生活的繁复、向往世外桃源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切感人。鹦鹉、鹧鸪、椰子、竹子、薯蓣、槟榔,还有山岚、海霞,小舟横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南清明上河图”,生动细致地反映了水南村的世外绘景,可圈可点:鱼盐家给、禾黍年登、多豕鹿、足鱼虾。边地民众过着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生活,哪里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尤其让卢多逊感慨的是,这里民风淳厚,竟有林下之风!真是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实在是“水南风景最堪夸”!诗人对水南村的深厚感情,对海南山川风物的热爱,对黎伯淳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黎伯淳为人的敬重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仍令人怦然心动。

  周德光说,卢多逊毕竟是文人本色,虽身处逆境,身为流配的罪臣,却能以达观开朗的胸襟,乐而忘怀去赞美贬地淳朴富饶的自然美景,诗歌用词洗练,明白如话,颇得白居易之神韵,笔下的田园生活、乐与地方名士交往的情趣,显见诗人精神境地的超迈与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这就不是一般被贬的朝官所能相提并论的了。

  一代名相崖州留芳

  “孤魂千里不归去”,卢多逊最后死于水南村,虽留下几多遗憾,但如今卢氏已成为海南大族,人口几万。一千多年后的2007年6月5日,在卢多逊贬所的故居遗址水南村,三亚、琼海、陵水等地的卢氏子孙及海内外卢氏家族捐资修建起了一座肃穆的殿堂——卢多逊纪念馆,缅怀先祖,彰显精神气脉。

  占地7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坐北朝南,仿古建筑,历时两年建成,设有前门、后殿、东西庑廊等,卢多逊塑像安放在后殿中央,神情安祥,目光深邃,仿佛在照拂着千年后前来拜望他的子孙们。馆内美术、书法、摄影、楹联等艺术作品,也仿佛在默默述说着卢多逊流放崖州的故事……

  “你能从中感受到相门家风扑面而来:卢氏后人中不乏诗人、书法家,晚清以还,崖州学人多出自卢氏家族。”周德光先生说,洗去历史尘垢后的卢多逊呈现出一派名相风范,他留下的行迹和诗篇将使他的精神气脉在崖州大地上得以延续,成为崖州文化不可遗漏的历史篇章。

  宋朝名相卢多逊曾辅助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内乱,统一疆土,并主持编修《五代史》、《开宝通典》等国家典籍。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史有公认。公元982年,这位开国有功的宰相,身陷皇室权力斗争,全家被发配至崖州,于三年后在客居的崖城水南村谢世,时年52岁,留下卢氏一族,繁衍至今。

  在水南村的三年间,卢多逊与当地村民密切相处,感情甚笃。他喜爱水南村古朴的民风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写下了优美旷达的《水南村为黎伯淳题》等著名诗篇。谪居天涯,卢多逊感觉崖州并非可怕的穷途。后来流贬于儋的苏东坡曾咏叹的“多谢珍禽不随俗,谪官犹作贵人看”,卢多逊早就体味到了。他以自己充满情感的诗篇让水南风景名传天下,让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流放之地的形象变得温柔可亲起来。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