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中职生免学费
5月30日,海南省农业学校,31岁的黄秋妹在聚精会神的上课。
黄秋妹是海口市东山镇的村民,她没读多少书,前些年,她给人家加工服装、卖服装收入很低,日子过得很紧。
她想学一门技术,改变生存环境,走技术致富路。
镇上有许多村民搞起了养殖业,有养家禽的,还有养牲畜的。她的一个初中同学,上了职业学校,学了兽医这门技术,毕业后就开了一家兽药店,经营的很好,日子过得也富裕。她也想开一家兽药店。她了解到,这位同学是在海南省农业学校学的兽医专业。她还了解到,这所学校不用交学费。
去年的9月,她入学海南省农业学校,几个月的学习,更加坚定了她的致富梦想。
海南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65%,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一。在海南,现代热带农业人口日益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这些需要大批的农业相关专业中职生。
2008年,海南省对种植、养殖专业中职生实行免费读书,所需经费由财政买单。在海南省农业学校开展试点。这一举措,对那些想学农业技术但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该校校长陆红专告诉记者,好政策带来了好效果,该校当年秋季来了758名学习种养技术的学生,较之上年农业类招生120名,一下子增加了600多人。这些学生中有应届的,也有往届的,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15岁,他们学习目标明确,积极性高。
2009年,海南省对所有涉农专业中职生均免除学费,该校招收1300多人,2010年再招2245人。“这些学生将是海南‘三农’未来发展的基层技术人员,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陆红专说。
36岁的李道贞,是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的农民,他也是海南省农业学校的一名中职生。采访他时,他正在上计算机课。谈到来上中职的想法,他说:“现在做事情电脑不懂不行,要查信息叻,要知道(农产品)行情叻,不会操作电脑是不行的。”他是在农闲、寒暑假过来上课。
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
走进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一个个清纯的女生,她们那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南建国际旅游岛,五星级以上的酒店不计其数,需要一大批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生。
黄锦雅(化名),一位秀外慧中的女生,她是“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二年级学生,学酒店管理工作。在茶艺课上,记者与她交谈,她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毕业后想去三亚的五星级以上酒店工作,那里的待遇会更好一些。她要靠技能体面的工作、体面的生活。下个学期,要去实习,她打算去三亚,为就业做好铺垫。
该校校长张毅生告诉记者:“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创办于2009年,在这之前,学校调研了解到,有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的女孩子继续上学。这些女孩子一部分进城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供兄弟上学。但由于她们没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只能从事收入微薄的体力劳动,几年后,返回农村,经济收入中断,生活又陷入贫困之中。另一部分女孩初中毕业后留在农村,早婚、早育现象普遍,加大了农村计划生育难度。
针对这种状况,在海南省教育厅、扶贫办、财政厅的支持下,学校联合海南省妇联,创办了“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招生对象为农村贫困家庭女孩、城市低保户女孩等。让农村贫困家庭女孩免费接收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凭技能体面就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学校1个学生有5个岗位,很多酒店都提前预定。”张毅生说,“这些女孩子来自农村,肯干活,能吃苦,一心一意为客人服务,很多酒店喜欢招我们的学生。”
酒店评价,这些女孩“最实用”;“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做事”。他这样夸赞他的学生。
“去年的一个毕业生,半年就升为领班。”
“有许多学生,被豪华五星级酒店要走,其中一些人,两三年后就拿到了3000到4000元。”
“扶贫重在抚智,打工没技能收入低,靠技能本领,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比较好的收入。”他说,“中职教育实实在在惠及农村贫困家庭。”
他告诉记者,目前,巾帼励志班学生1600人,今年打算多招些,计划招生1250人。
“三段式”办学模式
“三段式”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是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的一大特色。即“一年在市县级职教中心学习、一年在到省机电工程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办学模式;二是采用“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海南机电工程学校校长陈克文介绍,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比较贫穷。“三段式”办学模式费用低,学生得到了实惠。
陈克文介绍,学校先后与定安、文昌、乐东、保亭、白沙、儋州、琼中、琼海、万宁、屯昌、东方等十二个市县的职业中学(职教中心)联合办学。第一年,他们学校的学生在这些市县的职业中学(职教中心)学习。相比到位于海口的学校上学,省不少钱。第三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有“关照”。许多同学顶岗实习后,就被企业留了下来。
陈克文说,“三段式”最大的亮点是校企深度合作。价值体现在: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交流;促进了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成长。这种深度合作使校长与厂长做朋友;老师与技师做朋友;学生与工人做朋友;学校与工厂做朋友。
他告诉记者,学校在制订三段式教学计划时,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面对市场需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此外,校企双方的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师傅等组成专业教学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学生考核标准、评价办法、学生实验实习、就业安排、教师进厂培训、锻炼等教学方案的制订,开展全方位合作。
他说,目前,学校与15家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学生毕业直接就业。
海南机电工程学校的机电维修和汽车维修两专业实力很强。毕业生就业好,收入也不错。
程一凡(化名)学的是汽车维修专业,他对记者说,他喜欢汽车,对汽车保养维护特别感兴趣,他们班的学生是学校和一家知名企业合作培养,毕业后直接到那家企业干汽车修理这行。上二年级的他,打算暑假找一家4S店实习,他说自己有一技之长,会干活,还能挣点钱。
还有的同学,掌握了技术,有了本领后自己创业。
据了解,该校有位毕业生,在家乡琼海开了一家汽车维修部,专门为农民修理汽车、拖拉机和农用收割机等,他的技术好,来找他修车的人很多。
创办黎锦技艺专业班
开设黎锦技艺专业是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办学的一项新举措。
记者在该校黎锦技艺专业班看到,每个学生操作一部织锦机,旁边放着五颜六色的线,在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练习织锦技艺。这里的教师都是黎族人,穿着好看的黎锦做的衣服,他们有高超的技艺,是学校的特聘教师。
黎锦,是黎族人用自己纺织的线一根根亲手编织起来的。海南黎锦织造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它既是黎族人日常穿着的衣物,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有纺织业的始祖出在黎家的说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黎族文化正逐步的汉化,不少的黎族文化已经陷落,其中也包括黎族的织布黎锦。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锦技艺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南黎锦,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校校长石磊告诉记者,开办黎锦技艺专业班,目的就是要把黎族传统织锦技艺传承下去,弘扬黎族传统织锦文化。尤其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黎锦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重要的国际旅游品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一个目的,班里的孩子来自农村,学了这门技艺,可以解决了就业问题。
刘斌是黎锦技艺专业班的特聘教师,这位黎族小伙,现在还是琼州学院大三的学生,已与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有约,毕业后来该校任教。
他告诉记者,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织锦,后来又系统地进行了理论学习。他授课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黎族五大方言区织锦及服饰特点”,还有织锦技艺的操作实践。他说,黎锦是纯手工制作,所以黎锦很贵。他指着一块黎锦说,向这种黎锦中的精品市场价要在6000多元。在他看来,中职学校开设黎锦技艺专业很有意义。
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据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介绍,海南全省18个市县,就有11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市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近50万人。扶贫解困任务艰巨。扶贫不光是给钱给物,更重要、更关键的是教给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为此,海南省出台了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加大投入,扩大招生规模,争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适龄孩子能上职校,教给他们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就业,带动贫困家庭脱贫,从根本上实现农村脱贫致富。
相关链接
中职生脱销了 中职教育架起服务地方"立交桥"
广州十二五期间中职教育将逐步免费
(编辑:童言)